3個台灣「進出口包裹量10年變化」新情報news

💡 進口小型包裹量10年大增541%2015年蝦皮入台後急速飆升

💡 出口小型包裹量2015年後面臨成長瓶頸,業者布局反攻

💡 亞洲跨境電商走過戰國10年,產業生態3模式逐漸成熟

2009年11月,阿里巴巴首度舉辦雙十一購物節,啟動亞洲跨境電商熱潮。10年來,台灣進口小型包裹數量由971萬件成長至6,223萬件,漲幅高達541%。

突破過去由生活周邊通路與貿易商所限制的消費選擇,消費者對於跨境購物的頻率及規模正快速增加。直接至海外電商購物、或由海外發貨寄達的「高哩程購物」型態,已成為台灣零售產業必須正視的課題與趨勢。

加速消費者海外跨境購物的主因之一,在於各式多元的跨境消費解決方案於過去10年間百花齊放,不僅孵化出豐富的新創機會,也成功衝破了地理距離、語言隔閡所帶來的限制,建構逐漸成熟的亞洲跨境電商產業生態。觀察跨境電商服務類型可以看到,跨境電商平台、海外直購轉運、商家代購轉賣等3項服務型態,為目前台灣進口跨境電商消費的主要模式。

未來流通研究所團隊抓取2010至2020年台灣進出口跨境小型包裹量數據,並整理近10年對台灣有重大影響性的亞洲跨境電商產業事件,結合時間軸索引的圖解方式,提供重點觀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