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產業

2018-2023台灣「餐飲與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展望

3個「台灣餐飲&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展望」新情報news! 💡 餐飲產業:台灣餐飲產業展現剛性需求特質,吃到飽餐廳、一般餐廳、餐酒館疫後復甦力道最強 💡 觀光產業:來台旅客人數仍低於疫情前水準,但本土旅遊熱潮有效帶動旅館產業疫後反彈 💡 休閒娛樂產業:KTV疫情後成長強勁,夾娃娃機店陷入衰退,健身房、美甲美睫店穩定成長 主計處指出,受惠於零售、餐飲、陸空客運、旅宿以及休閒娛樂等相關服務消費大幅增加,2023年台灣民間消費表現暢旺。推估2023全年GDP成長率約1.42%,其中民間消費對經濟成長貢獻高達3.82個百分點,遠高於國外淨需求(-0.04個百分點)與固定資本形成(-2.14個百分點)等其他主要構成項目。從懸殊的數據表現可以看出,疫情後持續走強的內需消費動能意外成為推動2023年台灣GDP成長的獨輪。 緊扣民間消費景氣的餐飲&觀光娛樂業於2023年迎來強勁復甦浪潮,各業別營業規模均大幅攀升。同步觀察2018-2023年期間各業別規模中期變動幅度與2023年單年度短期變化率,有助於分析各類型業別的景氣抵禦能力與疫情後復甦反彈成效,並可做為觀測各項業別回穩至長期發展軌道之時程研判基礎。 本次調查業別中,吃到飽餐廳、KTV、觀光旅館、一般餐廳、外燴&辦桌業別2023年單年度營業規模成長幅度預估均將逾30%,為推進整體餐飲&觀光娛樂業疫情後復甦成長的箭頭型業別。另一方面,部分營業規模因疫情期間民眾消費模式轉變而迎來大幅度增長的業別,受到消費型態恢復至常態及疫情期間形成的高銷售基數影響,2023年產業規模成長率出現回落,例如早餐店、連鎖速食店、手搖飲店、夾娃娃機店等。

2022台灣「物流與交通」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3個「2022 台灣物流&交通產業市佔率」新情報news! 💡 2019-2022 快遞宅配業規模翻漲79.5%:外送產業首度納入統計範疇,大型陸運業者市佔率普遍下滑 💡 2019-2022 海運&承攬業者的驚人旅程:海運&承攬業3年期間增幅逾100%,疫情後全球海運業景氣回檔 💡 2019-2022

台灣「文創商品與出版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3個台灣「文創商品&出版產業」關鍵數據新情報news! 💡 6項文創關聯產業疫情後顯著復甦,2022年合計營業規模年增9.0%至NT$3,208億歷史新高 💡 台北市6項產業規模佔全台比例均逾40%,新北市以出版業佔比最高、新竹縣市以產品設計業佔比最高 💡 文創產業微型企業特徵顯著,資本額低於500萬元企業家數佔比逾80%,產品設計業平均營業額最高 台灣文創產業近年蓬勃發展,橫跨視覺藝術、藝文展演、工藝製作至數位創作、IP授權等產業類別,近年更進一步與科技製造、數位工具、建築設計、創意生活、出版、休閒娛樂、流行文化週邊商品&品牌設計販售等工商領域結合,培育出具備高經濟價值的衍生性文化商品。軟硬實力結合的產業發展趨勢不僅為創作者開拓出更為廣袤的疆界,同時也大幅提升文創產業的市場消費及產值成長潛力,成為近年零售、電商、跨境出口貿易等商業流通活動的重要支援服務。本次調查著重鎖定與消費性文創商品高度關聯的6項次產業別進行調查,包括出版產業、工藝產業、設計品牌時尚產業、產品設計產業、視覺藝術產業以及視覺傳達產業,併稱為「文創商品&出版產業」。 文創商品&出版產業於疫情管制措施放寬後逐步復甦,2022年整體產業規模年增9.0%至新台幣3,20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2023H1產業規模較2022年同期續增0.5%,整體營業額達1,592億元。2022年各項次產業別中,以出版業營業規模最為龐大,亦為本次調查中唯一規模突破千億元的產業類別,工藝產業與設計品牌業分居第2、3名,前三大業別合計佔本次調查整體文創商品&出版產業比例達80.4%。反映國際競爭力的外銷比例方面,不同於多數文創業別以內需市場為主的銷售結構,產品設計業多年來均以超過65%的外銷佔比遙遙領先其他次產業別,反映出優異的國際競爭力。 比較地域性發展可以看到,本次調查「文創商品&出版產業」營業規模以台北市最高,以下依序為新北市、桃園市、台南市、台中市及高雄市,反映出文創商品&出版產業以北台灣為重鎮的結構特徵。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整體產業現階段仍以北台灣為發展重鎮,但中南部地區近年在政策資源挹注推動、原生產業聚落轉型發展、週邊關聯產業發展等因素帶動下,亦發展出各具特色的優勢文創產業型態。例如台中市視覺傳達業規模佔全台比例達19.9%,僅次於台北市。

台灣「物流與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3個台灣「物流&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數據」新情報news! 💡 2022年整體產業規模達NT$2.02兆,最後一哩&外送平台規模翻漲,帶動快遞外送業3年期間強勢增長79.49% 💡 航空運輸、陸地客運業營業規模尚未完全復甦,公車客運、空運輔助業持續面臨虧損 💡 汽車貨運、海洋水運、航空運輸營業支出額最高,海運承攬、快遞外送、空運承攬支出金額增長幅度最顯著 在產業經濟研究領域中,物流&交通產業屬於領先指標(Leading Indicator)型產業。其中物流業掌握供應鏈運能及存貨水位,對於整體產業景氣具有一定程度的預先判斷參考價值,例如陸地運輸業緊扣內需產銷變化、海空運&報關承攬業為衡量進出口貿易走勢的關鍵輔助指標、交通業則是觀察民眾進行工作通勤、觀光消費等活動時的參考基礎。因此,比較疫情前後物流&交通業營業規模、各次產業組成結構與變化幅度等關鍵數據,有助於更加全面了解疫情後台灣整體社會經濟與產業變化趨勢。 2022年台灣物流&交通產業規模達新台幣2.02兆元,與2019年疫情前相較增長36.92%,不過各細部領域營運表現受疫情影響,展現兩極化發展走勢。例如在海洋水運業強勢增長帶動下,2022年整體水上運輸業營收貢獻度創下27.6%新高,首度超越陸地運輸及運輸輔助業,成為物流&交通業中佔比最高的次產業別;受惠於半導體、科技產品、汽車、跨境電商包裹貿易景氣熱絡帶動,貨運承攬業規模較2019年大幅增長122.00%,推升整體運輸輔助業營業額增長59.88%;此外,快遞外送業在近年外送平台與電商包裹最後一哩配送需求快速成長的推進下,營業規模較疫情前增長79.49%,一舉突破980億元大關。

台灣「流通及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關鍵數據解析

3個「台灣流通 & 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新情報news! 💡 2019H1-2023H1全台服務業平均薪資成長7.7%,海運航空、鐵道捷運、醫療保健、快遞業展現較高薪資水準 💡 新北市服務業雇用員工數居全台之冠,批發零售業佔六都服務業雇用員工數比例均逾20% 💡 住宿餐飲業職缺率於疫情後創下新高,製造業、批發零售業、醫療保健業為近五年大專生就業流向TOP 3

台灣近十年「家庭消費結構變化」六都數據解析

4個2012-2022台灣「家庭消費結構」六都數據解析新情報news! 💡 家庭基礎消費:近10年每戶消費總額成長14.7%達83.5萬元、醫療保健支出翻漲40.4% 💡 民生通路消費:近10年每戶超市消費額成長67.0%最高、台北市超商&超市每戶消費額均突破10萬元 💡 餐飲/休閒文化消費:休閒文化類消費額持續受疫情影響、餐飲住宿類每戶消費額達11.5萬元再創新高 💡 新興經濟消費:在宅經濟、健身經濟、寵物經濟成長表現亮眼,台北/台中/台南分居各類型每戶消費金額最高 家庭消費結構的長期變化不僅精確反映出各類型消費市場規模的消長,亦為觀測消費偏好轉變、消費族群異動以及新興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此外,以總體數據結合六都地區消費數據變化,更能夠進一步呈現地域消費重心的差異與特色。

2022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4個2022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新情報news! 💡 綜合零售業:多數業者營業額已突破疫情前水準、2022年經營規模再創新高 💡 專賣零售業:通訊維修&3C家電業營業規模領先、美妝&藥局業展現強勁成長力道 💡 餐飲服務業:連鎖餐飲業走出疫情陰霾、大型餐飲集團營收創下歷史新高 💡 休閒育樂&生活家居業:家居雜貨業迎來復甦反彈、休閒育樂業仍陷困境

台灣「軌道經濟」百貨與商場產業地圖

3個台灣「軌道經濟」百貨 & 商場產業地圖新情報news! 💡 疫後復甦:2023H1整體軌道客運收益創下新高、人流量與歷史高點仍相距7.1% 💡 現況發展:單月人流量逾200萬人次之超級站點合計10站、逾100萬人次站點合計59站,高鐵人流量增幅最高 💡 未來布局:冠德、潤泰、日勝生、三井不動產等大型集團領軍,軌道經濟生活圈遍地開花 軌道運輸為支撐現代化都市交通與貨物流動的重要基礎,有效緩解都會區交通擁塞壓力外,亦為帶動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更進一步形成被稱為「軌道經濟」的特殊經濟體系。「軌道經濟」係指將大眾運輸系統做為城市發展主軸,以交通場站及車站為核心,結合站點周邊與軌道沿線土地進行高效率、高價值的開發與運用,納入商業、辦公、旅館、娛樂、休憩、長照、公共住宅等設施,藉此提高土地開發與公共設施配置效益。

台灣連鎖加盟產業「單店營業額」六都數據解析

3個台灣連鎖加盟產業「單店營業額」六都數據新情報news! 💡 加盟型零售業:便利商店勇奪門店家數&單店營收雙冠軍;中古車行疫情期間單店營收翻漲43.6% 💡 加盟型餐飲業:連鎖速食單店營收突破2,900萬遙遙領先;手搖飲&早餐店疫情期間逆勢展店超過2,200家 💡 加盟型生活服務業:自助洗衣店&健身房門店數量翻漲超過44%;健身房單店營收1,716萬元居冠 「連鎖加盟」經營模式不僅為台灣內需服務業標準化及規模化的重要基礎,更是民眾投入小微型創業的偏好選項。根據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TCFA)調查,2022年全台連鎖品牌總部家數年增1.7%至2,920家、連鎖店總店數年增4.1%至12萬1,162店,其中直營及加盟店數比例約各半。各項業別中,以餐飲業新增品牌總家數成長最多、綜合零售業品牌開店總店數增加最多。 未來流通研究所針對2019-2022年間以連鎖加盟為主要展店模式的產業類別進行調查分析,並根據六都數據提出「單店營業額」指標區域性差異解析。調查結果顯示,加盟型零售業中,「便利商店」勇奪門店家數&單店營業額雙冠軍,首度超越服飾專賣店成為店數最多的零售次產業別外,高達2,496萬元的單店營業額更與其他加盟零售業別拉開差距;加盟型餐飲業方面,「連鎖速食店」2019-2022年間單店營業額成長12.6%至2,951萬元,為2022年所有加盟型產業中單店營業額最高的業別;加盟型生活服務業方面,「健身房」2019-2022年間門店數量翻漲44.2%至894家,雖然單店營業額受疫情影響衰退18.0%至1,716萬元,仍為唯一單店營業額超越千萬元規模的生活服務業別。 未來流通研究所針對台灣整體及六都加盟型零售業、餐飲業、生活服務業進行門店數量&單店營業額指標計算,並結合2019-2022年期間變化幅度進行分析,以呈現疫情前後產業波動趨勢。此外,研究團隊同步盤點2022年各業別單店營業額六都地區排行,應用關鍵數據勾勒出連鎖加盟服務產業具體風貌,做為眾多連鎖加盟品牌商及加盟主進行展店佈局與投資規畫之參考基礎。

台灣「電子支付與純網銀」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3個「台灣電子支付&純網銀產業關鍵數據」新情報news! 💡 2020-2022年電支匯兌總額翻漲371.0%最高,跨機構「購物」功能上線可望帶動電支交易金額加速成長 💡 2023Q1全支付人均交易額位居首位,一卡通MONEY人均匯兌&儲值金額遙遙領先 💡 純網銀Line Bank單年虧損突破20億元,專營電支機構全支付、街口支付、橘子支單年虧損超過2億元 支付金融為商業交易底層基礎設施,吸引零售電商集團、電信通訊/網路遊戲/社群平台企業及交通票證機構近年陸續投入戰場,將線下的通路場景競賽移轉至數位金融戰場,構成競爭激烈的產業風貌:電子支付方面,以使用人數為指標可以看到,2020年街口支付使用人數超越一卡通,並於2023Q1成為首家用戶規模突破600萬人的電支機構;2021年悠遊付使用人數超越玉山銀行與歐付寶;2022年甫開業的全支付與全盈支付,在集團通路資源的挹注下,2023Q1使用人數分別站上第3與第6名。純網銀方面,截至2023年第一季,LINE Bank、樂天銀行及將來銀行數位帳戶數量分別達148.8萬戶、15.9萬戶及29.6萬戶,其中LINE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