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跨境電商進出口」關鍵數據解析
3個台灣「跨境電商進出口」關鍵數據新情報news! 💡 2024台灣跨境電商進口趨勢:進口包裹總量年增13%、扭轉連續三年衰退走勢,進口金額年增12%達656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 2024台灣跨境電商出口趨勢:出口包裹總量年減2.6%連續4年衰退,近20年出口包裹價量CAGR均低於2%,成長動能平緩 💡 中日美三邊跨境EC市場:跨境EC進出口規模持續增長,跨境電商平台托管模式成為中小企業對外貿易推進引擎 根據statista推估,2030年全球B2C跨境電子商務市場規模推估將達7.9兆美元,遠高於2021年僅7,850億美元的表現,2022至2030年間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推估達26.2%,反映出蓬勃的市場活力。帶動市場規模大幅擴張的主因包括各國網購人口的持續增長、消費者對於跨境電商服務認知度提高、跨境物流供應鏈效率提升使消費者得以藉由更加廉宜的價格&更快的速度取得海外商品、以及越來越多企業投身跨境電商以獲取全球消費商機等,使跨境電商成為推進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引擎。 此外,根據DHL發布2024年跨境電商調查報告顯示(針對24國1.2萬名消費者進行調查),高達55%的消費者曾於海外電商平台購物,其中約48%的消費者每月於海外網購平台至少消費1次、16%的消費者為每週甚至更加頻繁的從事海外網購。報告中指出,雖然消費者更經常透過國內電商平台購買,但對於海外商品的需求規模與走勢仍相當明確,約有27%的消費者計劃於未來一年內更加頻繁的進行海外網購、約有47%的消費者表示將維持目前的海外網購頻率。消費來源國方面,中國為全球消費者最常進行海外購物的市場,佔比達57%,美國以37%位居第二。購買商品類別方面,服飾鞋履以57%的佔比遙遙領先,其下依序為3C電子產品(30%)、運動娛樂與休閒用品(26%)、美妝保養品(25%)、家庭用品(18%)、家具家飾(15%)、書籍(15%)、保健品(14%)以及食品飲料(11%)等。消費者選擇海外網購的主因以價格優勢為主,佔比達53%,其下為商品選擇更多(42%)、國內無法取得(40%)以及產品品質更好(32%)等。另一方面,調查消費者未曾從事海外網購的主因,多為擔心詐騙/假貨(49%)以及配送時間較長(48%),其他原因包括需額外負擔關稅(41%)、退貨成本高昂(31%)以及退貨程序複雜(30%)等。 台灣方面,2014至2024年十年期間,進口小型包裹總量自1582萬件翻漲至5847萬件,成長幅度高達269.5%;同期間進口包裹金額自221億元增長至656億元,十年期間成長幅度達196.8%。2024年進口包裹總量在大型電商業者積極布局推進下,較2023年增長13%,成功扭轉自2020年實施進口包裹實名認證與預先委任制度後連續三年進口量下滑的衰退走勢,進口包裹金額同步年增12%至656億元新高,首度突破600億元大關。顯著的價量增長幅度反映出2024年台灣進口跨境電商穩健的消費能量。不過,雖然進口包裹總量與金額均大幅攀升,但進口包裹單價自2014年的1396元降至2024年僅1122元。關務署指出,2024年完稅價格低於2000元免稅門檻的低價包裹約5500萬件,佔整體包裹進口總量比例超過90%,顯示目前台灣進口包裹組成結構以低價小型包裹為主,政府承諾將持續監控低價商品進口情形,並研擬適當措施以防止市場受到不公平競爭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