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產業

台灣零售&電商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3個台灣「零售&電商產業市佔率」新情報news! ? 全聯&7-11市佔率獨占鰲頭,高達63%及48% ? momo大成功!晉升台灣零售通路最強市佔成長品牌 ?藥妝藥局市佔領先集團快速成形中 「市佔率」在產業研究與投資評價領域中,是能夠決定結構性優勢的關鍵數據。尤其在平台經濟、網絡經濟等商業模式中,更是判斷企業能否大規模成功的重要估值指標。近年以軟銀願景基金為首的眾多投資機構,就是秉持這樣的投資戰略,鼓勵旗下新創公司「燒錢搶市佔」,挹注高昂資金換取市佔優勢。 由於傳統零售通路的產業特性—高穩定度的低營業利益率,使得具市佔優勢的企業得以享有較高現金流量與規模經濟的相對優勢,在行銷折讓、採購議價、展店成本等各方面,都更有機會取勝競爭對手。此外,台灣零售通路企業已紛紛跨足電子商務、會員機制、門店物流寄取貨等「新網絡經濟」,市佔率、門店密集度、會員數將更加成為評估零售企業結構性優勢的關鍵數據。 未來流通研究所團隊抓取台灣實體零售與電子商務產業經營數據,結合企業在台灣市場的年營收金額進行計算,定期發布主要次產業的市佔率英雄榜。此外,我們也結合市佔率變化與產業集中度等指標,綜整分析說明如下,做為深入觀測台灣零售產業的判讀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文章

年度30強,誰是台灣連鎖企業坪效王

3個台灣「連鎖企業坪效」新情報news! ? 鼎泰豐一騎絕塵,榮登台灣連鎖企業坪效王 ? COSTCO、7-11、全聯分列綜合零售通路坪效前3強 ?藥妝藥局為台灣高坪效優等生行業 「坪效」是實體通路有別於其他行業別最特殊的經營指標,也是攸關連鎖企業經營績效的關鍵數據。在全球實體消費市場遭逢疫情衝擊以及電子商務爆發性成長的當下,觀測各類型實體通路企業的坪效指標,不僅可做為企業經營健全強度的分析與衡量基準,也能夠為疫情後台灣實體通路的變革思維帶來一些線索。 未來流通研究所抓取2019年台灣連鎖實體通路企業的全年營收、店鋪數量、營運坪數等數據,彙整成為連鎖企業坪效指標,並羅列前30強企業名單供讀者參考。從名單中可以看出,餐飲業為進榜家數最多的產業別,且當中涵蓋餐館、中式速食、日式速食、西式速食、咖啡店、飲料店等各種類型,而台灣餐飲業知名品牌鼎泰豐的坪效表現更是大幅領先,穩坐台灣連鎖企業坪效王。 至於零售業當中,則以藥妝藥局業態的普遍坪效表現最佳,包括三商集團與日本住友商社合資成立的三友藥妝(Tomod’s)、統一流通次集團旗下康是美、大樹連鎖藥局、以及杏一醫療用品,坪效介於每年58至97萬元間,均成功進入台灣連鎖企業高坪效前段班;而量販、超商及超市業態毫無意外地由好市多(COSTCO)、統一超商(7-11)與全聯超市領軍,分列台灣綜合零售通路坪效前3強。3C家電用品零售領域則以近年專注耕耘中小型社區店、並全力新增第二品牌Digital City門市的全國電子表現最佳,不僅取得傲視同業的坪效成果,2020上半年合併營收也獲得顯著成長,躍升為3C通路龍頭。

2020台灣零售通路地殼變動

3個台灣「零售通路」新情報news! ? 超商業態成長動能:雙雄積極創新 ? 超市業態成長動能:全聯強勢主導 ? 零售業態規模差距拉大,超市晉升最強成長通路 零售通路型態深受當地消費行為的趨向影響,各國均發展出不同的產業特色。 在台灣綜合零售通路中,長期以來都是以百貨業的營業額居首,其次為超商、量販和超市。不過,在COVID-19疫情帶來的影響下,2020年台灣零售通路將可能迎來劇烈的地殼變動:超商營業額在第一季已首度超越百貨,成為台灣第一大零售通路業態;而超市也有可能超越量販,使2020年成為台灣綜合零售業態雙交叉的起始點。 過去20年中,台灣整體綜合零售通路業持續成長,4項主要業態的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分別為百貨4.8%、超商5.6%、量販3.7%和超市4.5%。可以看出各業態營業規模漲跌均具有長期趨勢性,並非突發的短期變化。

日本超商的「日均10萬元」鐵壁

3個日本超商的「日均10萬元」新情報news! ? 全球便利商店之王日本7-11「10萬日元差距」的鋼鐵壁壘 ? Lawson與「無印良品」展開策略合作,建立一站式購物新型態 ? 因應社會需求轉變,擴大開發「自有品牌商品(PB)」 南韓、台灣和日本是全球便利商店密度最高的市場,在劇烈競爭下,近3年日本便利商店展店家數趨緩,每店平均銷售額也不再成長。然而卻有一家怪物般的便利商店,無論景氣好壞,皆與競爭對手保持著單店日均銷售額「10萬日元差距」的鋼鐵壁壘,那就是全球便利商店之王日本7-11。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社發布數據,日本7-11長期以來與其他競爭者創造收入的能力存在明顯差異。7-11單店日均銷售額約為65.6萬日元,而最接近的挑戰者Lawson則是53.5萬日元,意即每日銷售額差距超過10萬日元。而且無論整體便利商店產業處於成長或衰退階段,這項差距至今仍沒有任何一家挑戰者能夠成功突破。 截至今(2020)年5月底,日本前3大便利商店合計門店數量約52,000家,年成長率不到1%,商店淨數量在近3年達到頂峰,市場呈現飽和。且由於面臨到加盟主高齡化與勞動力缺乏等課題,3大便利商店業者都開始放慢新店拓展速度。在新增店數降低的前提下,如何提高既有門店的盈利能力成為便利商店產業未來勝出的關鍵。因此,Lawson在近期展開了以擊破「日均10萬元」鐵壁為目標的反攻作戰,採取了一系列的進攻措施。

產業成長率:台灣那些流通生活產業在高速成長?

流通產業涵蓋零售、電商、物流等重要服務業別,同時也是餐飲、貿易、旅遊等業別的運作基礎。流通產業的發達程度,直接影響民眾的生活品質與滿意度,可以說是現代社會的準公共設施。 未來流通研究所將過去一年台灣高速成長的流通生活產業彙整為下列5種特色經濟型態。由於流通與生活產業具有貼近社會趨勢的特性,因此歸納出的成果不僅可呈現出正在蓬勃發展的台灣消費趨勢,同時也能夠做為投資、行銷、經營判斷的重要參考。 ? 電商生活經濟:網路購物 / 電視電台購物 / 宅配遞送服務 ? 數位知識經濟:數位書籍、雜誌、新聞出版

「生活協同組合」創新個案圖解

日本「生活協同組合」由會員共同出資成立,透過會員的共同消費,達成食品安全、服務品質、環境保育、地方創生等外部成效。而日本為全球生協發展指標國家,長期以來已成功建立起食安健康、環境友善的品牌形象,成為日本第四大零售通路網絡。 以「日本生活協同組合連合會」為例,為日本最大的消費者組織,擁有2,929萬會員、3.5兆日元營業規模、319家生協(包含消費、保險、養老照護等生協)。觀察日本生協近年創新做法,主要可區分為創新零售服務(包含生鮮電商、訂閱制、移動商店)、自有品牌商品開發、以及食安供應鏈方案等。 台灣方面,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為現階段營運規模最大、供應鏈體系最為完整的開放型「CO-OP生活協同組合」。成立於2001年,現有會員人數達超過75,000人,共布建五分社54站所,營運自有品牌「綠主張」,近年並轉型電子商務「主婦e籃菜」平台。與台灣各類型供應商合作,銷售品類涵蓋生鮮、食品、日用品、美妝、保健品等多樣商品,可稱為台灣最具創新活力的消費合作社個案。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文章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過勞的代價:消失的深夜便利店

3個日本「消失的深夜便利店」新情報news! ? 日本7-11於10月21日宣佈將正式實施縮時營業制度 ? 高達15%、2,200家7-11門市表示「正在實施或討論」縮時營業試驗 ? 63.2%台灣超商業者同樣反應勞動成本提高為最主要經營困境 幾十年來,24小時經營的超商已經成為台灣街頭一道獨特又溫暖的風景,但是做為全時經營超商的起源地日本,此刻卻正面臨著必須縮短營業時間的挑戰。 日本7-11在10月21日宣佈將正式實施縮時營業制度,自3月開始陸續進行縮短營業時間試驗的230家門市中,將有8家門市率先自11月1日開始將深夜歇業納入常態經營。不僅如此,根據7-11總部於今年7月針對加盟店主的問卷調查顯示,有高達15%、約2,200家的門市表示「正在實施或討論」縮時營業試驗。為了因應持續增加的縮時營業門市,總部也特別針對連鎖加盟店制定了深夜歇業指導方針(深夜休業ガイドライン)。 一直以來,以全天候營業提供極高消費者便利性的日本超商業務模式,將在令和元年迎來轉折。未來流通研究所團隊抓取日本便利商店迎來縮時營業轉折的相關資訊,提供重點觀察分析。

台灣、日本「生活協同組合」產業數據解讀

3個台日「生活協同組合」產業關鍵數據新情報news! ? 日本生協會員數佔日本總人口約20%,為全球生協滲透率最高國家 ? 生活協同組合已成為日本第四大零售業態 ? 台灣生協(消費合作社)在家數及會員數持續衰退趨勢下,平均每社股金卻逆向成長 根據日本生活協同組合聯合會調查,近三年日本消費生協主要家數及會員數皆持續成長,2018年達432家,會員數達25,364千人,佔日本總人口約20%,為全球生協滲透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日本生活協同組合產業是成功善用訂閱制經營的隱形冠軍。在人口老化內需消費不振的背景下,近3年消費生協營業規模仍有微幅成長,2018年達3兆1773億日元。其中開放性地區消費生協規模最大,佔整體規模的93%;其次為大學消費生協、中低學校消費生協和職場消費生協。 在經過多年的發展,日本生協已成為日本國內第四大零售通路,具強大談判能力,吸引知名製造業者依據食安、環保、健康等訴求,協助生協開發多元自有商品,樹立起生活風格SPA(製造零售業)模式,而自有品牌商品的強強聯合也成為日本生協生態系的強力後援。

台灣、日本CO-OP生活協同組合產業競爭地圖

3個台日「CO-OP生活協同組合」產業新情報news! ? 生協已成為日本第4大零售通路與第4大電商平台 ? 日本生協會員月均消費金額超過萬元,可以說是會員經濟模式老師傅 ? 台灣生協由「主婦聯盟」優勢主導 日本「生活協同組合」產業對於大部分台灣消費者而言相對陌生,但其商業模式的特殊性卻相當值得討論。 生協的知名度與討論度或許沒有其他產業類別來得熱烈,但事實上,生協已成為日本第4大零售通路,也是第4大電子商務平台(僅次於Amazon日本、樂天、Yahoo日本)。在生鮮食品專賣電商中,營業額更遠高於日本第1個IPO的生鮮電商集團Oisix 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