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產業

台灣電商產業的二次革命:2030台灣「電商產業」板塊變化與市場預測

3個2030台灣「電商產業」板塊變化&市場預測新情報news! 💡全球電商滲透率止跌回穩:推估2024年全球電商滲透率達20.1%、台灣達13.6%;2030年台灣網路銷售總額突破新台幣1兆元 💡台灣實體零售業網路銷售:2024Q2銷售額佔比再創新高;2030年綜合零售/服飾/3C家電業網路銷售額合計突破NTD2000億 💡台灣電商產業的二次革命:酷澎&淘寶領軍、新一波跨境電商戰火煙硝四起,本土零售集團建構跨業生態圈正面迎戰 2023年全球B2C電商銷售額較2019年疫情前的3.4兆美元成長71.2%至5.8兆美元,電商滲透率同步自13.9%增至19.4%。在市場持續擴張支撐下,預估2027年全球電商銷售額將達8.0兆美元,2023至2027年間全球零售電商銷售額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達8.1%。 台灣電商滲透率自2019年8.6%快速增長至2022年達13.9%創下歷史新高,成長幅度高於同期間全球平均水準。不過,受到疫情後消費回流線下影響,推估2024年台灣電商滲透率微幅回落至13.6%。以全球電商長期產業發展脈絡預估,推估至2030年台灣電商滲透率有機會達到19.8%,帶動整體網路銷售額突破新台幣1兆元大關。相較2023年增加逾4,200億元的銷售規模,約當於4個電商龍頭企業momo購物網的合併營收。台灣當前偏低的電商滲透率與龐大的零售市場母體規模,正是充沛的市場增長潛力來源,亦為大型零售集團在疫情後仍積極佈局與併購網路銷售事業的重要推進力。如此龐大的零售產業板塊變化,所牽動的市場資源重新配置為台灣零售產業未來十年最重要的商機所在。 進一步觀察企業具體布局動向可以看到,2022年後,以南韓酷澎及中國淘寶天貓為首,大型外資電商企業再度借重母集團資源強力佈局台灣市場,為歷經2015年蝦皮登台後的台灣電商產業掀起二次革命的劇烈衝擊。台灣本土零售集團則應用集團內部合作&併購佈局策略建構跨業生態圈正面迎戰,例如momo購物強化與最大法人股東台灣大哥大間的雙邊合作;統一集團繼2024年7月併購Yahoo台灣電商業務後,同年10月公告取得PChome約30%股權成為最大股東,在台灣TOP 15電商流量平台中取得5席主導地位(PChome/Yahoo購物/博客來/ iOPEN Mall/家樂福線上購物)。近期海內外大型零售及電商集團佈局動向反映出企業集團間積極進行多角化整合與大型併購、同步拉高市場資本競賽門檻的明確趨勢,宣告台灣電商產業正邁入重資本競賽的發展階段。

台灣網路使用行為:「流量紅利」疫後變化

3個「台灣網路使用行為:流量紅利疫後變化」新情報news! 💡台灣網路使用率漸趨飽和:2023年行動上網人口比例達81.8%增長趨緩,社群媒體滲透率80.2%領先東亞地區平均水準 💡流量紅利收縮於特定平台:TikTok&YT使用時間長、LINE使用率遙遙領先;旅遊交通/線上健身/租車叫車/數位影音增長亮眼 💡疫情後數位商流變化動向:資訊觸及點多元化,SNS廣告/品牌網站/評測網站/前置廣告/KOL/個性化推薦,消費者使用率攀升 受到台灣網路流量紅利由增量市場轉進存量市場階段的影響,整體市場成長幅度相對有限,難以再現雨露均霑、遍地開花的市場榮景,但特定網路平台、各式新興數位應用以及數位行銷瞄準使用頻率及使用時長增長的契機,做為在既有人口規模中爭奪消費者網路使用市佔率的重點戰場。例如TikTok及YouTube兩大社群影音平台每月使用時長指標表現優異、做為國民通訊軟體的LINE則在平台使用率、互動率及好感度方面展現顯著優勢;新興數位應用中,旅遊交通、線上健身、租車叫車、數位影音等領域線上銷售額年增幅表現亮眼;數位行銷方面,則可以看到SNS廣告/品牌網站/評測網站/前置廣告/KOL/個性化推薦等管道的消費者使用率明顯提升,成為企業於疫情後競逐流量紅利的關注焦點。 未來流通研究所綜整分析台灣網路使用行為關鍵數據,針對網路使用率飽和程度&跨國比較、社群媒體平台使用數據、新興數位應用市場規模增長趨勢、以及數位行銷觸及點&線上購物主要驅動力等關鍵指標進行分析,並以數據儀表板進行邏輯呈現,做為觀測台灣「流量紅利」疫情後變化風貌的研判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Login

2023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4個2023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新情報news! 💡 綜合零售業:統一超商、全聯、好市多本業營收突破千億穩坐TOP 3寶座,Outlet及百貨業成長力道強勁 💡 專賣零售業:大型3C連鎖通路營業額面臨疫後衰退,寶雅國際、全虹企業、大樹藥局營收增幅顯著 💡 餐飲服務業:大型連鎖餐飲集團營收強勢反彈,饗賓、乾杯、築間、雲雀、王品、漢來美食營收年增幅全面超越30% 💡

台灣與全球主要市場「電商滲透率」趨勢解析

3個台灣&全球主要市場「電商滲透率」趨勢新情報news! 💡中國大陸、英國、南韓電商滲透率超越25%遙遙領先:疫情後中國大陸、南韓滲透率持續攀升、英國滲透率出現回落 💡2019-22全球TOP 10電商平台GMV/GTV增長66.2%:阿里巴巴生態系、Amazon、京東持續領先,Temu、抖音急起直追 💡台灣網路購物額成長趨緩:2023年實體零售網路購物額佔比首度突破30%,服飾&家居用品專賣業滲透率疫情後持續增長 代表網路銷售額佔整體零售市場規模比例的電商滲透率為評估線上銷售市場發展階段與成熟度的重要指標。本次調查顯示,2017-2023年間全球線上零售市場平均增幅約21%,為整體零售市場增幅的3倍,明確反映出電子商務產業的強勁成長,並帶動阿里巴巴、亞馬遜、蝦皮、京東、樂天、拚多多等大型電商平台快速擴張,成為全球各主要零售市場中成長最快速的版塊。主要國家中,中國大陸、英國與南韓位居全球電商滲透率TOP 3,2023年線上銷售額佔整體零售產業規模比例均超過25%,相當於超越四分之一的零售交易額係通過網路購物進行,遙遙領先其他經濟體。 台灣方面,在網路使用率攀升帶動下,線上銷售規模與網路購物佔整體零售業比例同步穩定擴張。尤其2020及2021年受疫情影響,連續兩年佔比攀升超過2.4個百分點,不僅成為支撐整體零售市場持續增長的重要基礎,也培育出富邦媒體、網路家庭等本土大型電商集團,並吸引阿里巴巴、蝦皮、Coupang、Mercari等海外電商集團入台布局。 電商滲透率的攀升亦同步帶動電子商務集團高速擴張。本次調查顯示,阿里巴巴生態系(包含阿里巴巴、全球速賣通、Daraz、Lazada、淘寶、天貓等)、Amazon以及京東等TOP 3電商集團即創造出約2.5兆美元的交易總額,反映出全球綜合電商平台領域中均呈現出大者恆大的產業競爭特徵。

2023台灣「零售與電商」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3個台灣2023「零售&電商」產業市佔率新情報news! 💡 便利商店&超市量販:超商雙雄積極展店併購,搶佔生活服務全通路地位;超市量販規模微幅衰退,全聯&好市多逆勢突圍 💡 百貨商場&電商直銷:台北101/三井集團/漢神購物中心成長強勁;電商龍頭momo市佔持續擴張、D2C電商快速攻城掠地 💡 專賣零售:全國電子超越燦坤3C、大樹藥局比肩藥妝雙雄、家具家飾新興品牌快速增長、和泰汽車市佔率再度突破20% 2023年台灣整體零售產業規模達新台幣4兆5,760億元歷史新高,與2022年相較成長6.9%,增幅為2005年後次高,僅略低於2022年7.4%的增長表現。不過,受到疫情後民眾生活動線與消費模式轉變、以及企業多元化的策略佈局影響,不同次產業別規模變化與業者市佔率走勢分歧。 綜合商品零售業中,百貨商場業成長重心轉向特定精品、Outlet及軌道生活圈,代表性業者台北101商場、漢神購物中心、環球購物中心以及擁有MITSUI OUTLET

2017-2023台灣「零售與電商企業」營收成長率熱力圖

3個台灣「零售&電商企業」營收成長率熱力圖新情報news! 💡 民生通路展現穩健營運特質:超商雙雄&超市量販3強展現出色景氣抵禦能力,大樹/寶雅/杏一/康是美成長表現亮眼 💡 百貨&電商成長走勢呈現反向波動:漢神百貨/台北101成長表現優於產業平均水準,momo/米斯特長期成長績效優異 💡 2023年本業獲利能力排名:寶雅/漢神購物中心/東森得易購獲利能力優異,台灣家樂福近年首見虧損 台灣零售產業早已邁入相對成熟的產業生命階段,但各次產業間仍展現出迥異的發展風貌。追蹤各零售次產業別代表性業者的營收成長率變化,不僅可掌握特定類型企業的市場滲透優勢,亦可詳實呈現出產業景氣趨勢的中長期變化以及景氣循環的脈絡動向。本次「營收成長率熱力圖」調查採取熱力圖視覺化方式,歸納綜整代表性零售企業於2017至2023年間歷年營收變化幅度,以清晰呈現各零售版塊的規模起伏與變化走勢。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超商及超市量販等民生通路展現穩健營運特質,尤其超商雙雄(統一超商、全家便利商店)及超市量販3強(全聯、好市多、家樂福)營收長期穩定成長,展現優異景氣抵禦能力;領導性藥妝藥局企業成長表現最為亮眼,大樹、寶雅、杏一、康是美等代表性業者均展現出色成長績效,其中大樹藥局2017-2023年間本業營收成長率為本次所有調查業者中營收增幅最高的企業;百貨商場方面,以精品為主的漢神百貨及台北101調查期間本業營收成長率領先其他競爭對手;電商方面,大型綜合電商富邦媒體科技及品牌電商米斯特營收長期增長優勢顯著。 本次調查同步結合主要零售次產業別各項平均成本費用率(包括銷貨成本比例、薪資福利費用率、租金支出比例、折舊比例、呆帳損失比例等)及營業利益率。藉由比較參照產業各項平均成本結構與代表性業者經營數據,進一步呈現各次產業經營特色以及特定業者經營優劣勢所在。尤其經營指標能夠與產業平均數值拉開顯著差異的企業,更是具備極高分析價值。

海外直擊「2024亞洲零售科技展」產業地圖

3個「2024亞洲零售科技展」新情報news! 💡 數位轉型&數據分析:科技巨擘、新創企業、金融集團共同參戰,搶佔亞太區百億美元商機 💡 零售媒體&電子標籤:活化店鋪資源+提升經營效能+降低勞力負荷,疫情後普及率快速提升 💡 智慧零售&減碳永續:單點突破+整合性解決方案,應對勞動力不足&永續環境挑戰 各項科技解決方案的百花齊放將零售業快速推向由AI、IoT等先進技術引領的革命浪潮,做為擁有龐大人口規模與市場量體的亞洲地區更是全球關注的熱點戰場。根據Mordor Intelligence估算,2024年亞太零售分析市場規模高達92.8億美元。為掌握亞太地區零售科技解決方案最新發展情勢,未來流通研究所團隊於2024上半年分別赴日本及新加坡參加日本零售科技展(RETAILTECH JAPAN

台灣流通產業「海外投資」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

3個「台灣流通產業海外投資關鍵數據」新情報news! 💡零售&物流業海外投資:海外投資金額疫後上攻,新加坡/美國/泰國為TOP3投資目的地 💡餐飲&休閒業海外投資:海外投資疫後復甦有限,歐洲/日本/美國為TOP3投資目的地 💡核心流通產業對中國大陸投資:經營環境惡化&消費緊縮致疫後對中投資崩跌,上海/江蘇/廣東為主要投資地區 流通服務業為國際貿易中「服務輸出」的重要箭頭,橫跨連鎖加盟、區域代理、合資經營、品牌授權等多樣化經營模式,創造出台灣服務業國際化布局的重要基礎。過去十年間(2013-2023),台灣流通服務各業別展現出迥然不同的海外投資走勢,其中批發零售業對外投資金額及投資案件數量最高,亦為本次調查中海外投資金額增長最為顯著的產業型態。此外,2020-2023年間批發零售業每案件平均投資金額增至1,588萬美元,反映出業者海外布局的積極程度。近年批發零售業主要投資目的地包括美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以及菲律賓等。 運輸倉儲業以特定大型投資個案為主,歷年主要投資目的地包括新加坡、巴拿馬、美國及香港等地,近年亦可以看到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投資金額及案件數增長。住宿餐飲及休閒娛樂業海外投資疫情後復甦程度相對有限,不過2024年後瓦城與揚秦將於美國開設首店、乾杯預定於英國展店、築間陸續布局香港及日本市場、路易莎規劃進軍印尼與埃及等地,顯示餐飲產業海外布局正轉趨熱絡。另一方面,中國大陸為疫情前台灣流通服務業者布局最深的對外投資所在,然而疫情後(2021-2023)受到當地內需消費緊縮、經營環境惡化等因素影響,衝擊實體零售、高端餐飲終端市場景氣及物流供應鏈運作,連帶影響業者持續布局意願。 未來流通研究所針對近十年台灣流通服務各業別「海外投資」關鍵數據進行分析,包括投資金額&案件數變化趨勢與投資地區比例結構,並結合流通企業對外投資代表案例,以具體數據及產業動向勾勒出台灣流通產業近年海外布局的實際風貌。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2019-2023台灣生鮮食材與快速消費品FMCG進口量變化排行

3個「2019-2023台灣生鮮食材&快速消費品FMCG進口量變化排行」新情報news! 💡2019-2023進口成長TOP 20:無酒精啤酒&啤酒、汽水/氣泡水/氣泡酒/清酒/天然果汁、腰果/堅果、冰淇淋、速食麵、香皂 💡2019-2023進口衰退TOP 20:嬰幼兒食品&服飾、戶外運動用品、男性服飾、褲襪、鞋靴、珠寶首飾、化妝品、隱形眼鏡 💡2023年疫情後進口成長亮眼:禽蛋、二手服飾&配件、公事包/旅行箱包/旅遊備品、口香糖、寢具、唇部化妝品、香料 2019-2023年間受疫情影響,跨國供應鏈受阻、民眾生活型態&購物偏好轉變、出境旅遊人次下滑,使生鮮食材與快速消費品(FMCG)進口規模迎來多元歧異的變化走勢。本次調查結果顯示,2019-2023年間輸入規模(重量)成長幅度較高的商品類別包括無酒精啤酒&啤酒、汽水/氣泡水/氣泡酒/清酒/天然果汁、腰果/堅果、冰淇淋、速食麵等。此外,2023年疫情過後,民眾生活與企業營運恢復常態,亦帶動部分商品進口規模強勁成長,例如禽蛋、二手服飾&配件、公事包/旅行箱包/旅遊備品、口香糖、寢具、唇部化妝品、香料等。商品進口規模變化不僅反映出民眾於疫情期間生活型態與消費偏好的轉變,以及餐飲、零售等企業大宗採購走勢,也可以同步看出品牌商與跨境貿易集團的商品布局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調查中,南韓多項生鮮食材與快速消費品進口規模展現亮眼成長力道、躋身主要進口來源國外,部分進口商品結構亦朝向高單價品類集中。例如含糖或香料汽水/氣泡水、天然果汁&果汁飲料、冰淇淋/冰棒、速食麵、香皂、嬰幼兒食品、化妝粉/粉餅、眼部化妝品、唇部化妝品等。且受惠於近年韓式餐廳市場快速成長,南韓進口生鮮食材與醬料規模亦顯著提升。例如2019-2023年間南韓泡菜(酸漬外之調製或保藏泡包心菜)進口規模增長81.0%、胡椒粉/辣椒粉進口規模增長66.6%、清酒進口規模成長218.8%等。 未來流通研究所定期抓取生鮮食材&消費性商品進口規模數據(以商品重量為統計基準,排除通貨膨脹及貨幣匯率偏誤),並依據2019-2023年疫情前後多年期成長指標進行排名,發布進口規模成長與衰退幅度前20大商品類別排名(排名資料已剔除進口規模極小之商品類別),並結合2023年單年度變化幅度,做為全面觀測生鮮食材&消費性商品進口變化的參考基準。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2023台灣「連鎖加盟產業TOP 60」門店數排行與六都集中度

4個2023台灣「連鎖加盟產業TOP 60」門店數排行&六都集中度新情報news! 💡 連鎖零售業:便利商店、服飾專賣、3C專賣店數維持領先;便利商店、寵物用品、烘焙專賣店據點數增幅最高 💡 餐飲服務業:麵店/小吃店、一般餐廳、手搖飲、早餐店據點數遙遙領先;便當/自助餐、咖啡廳店數強勁攀升 💡 休閒娛樂業:美髮院/髮廊業門店數量一枝獨秀;美甲美睫、健身房、民宿據點數強勢增長 💡 生活服務業:汽車、機車維修行位居據點數TOP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