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產業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日本零售&電商企業獲利能力PK

3個「台日零售&電商企業獲利能力」新情報news! ?台灣零售業獲利之王:「地方霸主型」區域百貨 ?日本零售業獲利之王:「30年不敗的王者」日本7-11 ?特色電商成為獲利新貴:保健、運動、職人電商 零售通路做為社會重要基礎設施,其營運表現的優劣程度,連帶影響民眾生活水準與滿意度。在亞洲,台灣與日本零售業的細緻化經營與創新能力具有指標性意義,也成為服務業輸出的主要箭頭。在台灣疫情後消費回暖的此時,觀察零售各業態獲利能力分布,不但可做為判斷各業態復甦的依據,也對長期投資價值布局具有參考意義。

【商業數據圖解】日商襲來!2020台灣零售批發投資暴漲318%

3個你不可不知的2020日商對台投資變化: ?日商逆疫情布局台灣:2020零售批發、商用不動產投資暴漲 ?十年戰略逐步成形:零售+不動產+餐飲觀光聯合開發 ?日商在台構築「海外日系生活圈」:化妝品、食品、服飾零售為主力 2020年全球疫情肆虐,消費急凍、海外投資縮手。但日商在台灣的多項服務業投資額創下10年新高,僅今年1至7月份累計,零售批發投資額與去年全年累計投資額相較,年成長率已高達318%、不動產達210%。究其原因,除了台灣卓越的防疫成效吸引日商海外投資聚焦布局之外,更重要的,還是日商在台投資的十年長期戰略逐步成形:藉由零售+不動產+餐飲觀光聯合開發,在台構築起海外日系生活圈。

【商業數據圖解】2020Q2台灣流通&生活產業TOP20成長排名

3個你不可不知的台灣2020第二季流通&生活產業變化: ?到宅服務&居家數位娛樂產業群集體大噴發 ?不動產關聯服務&貴金屬零售大漲,反映台灣房市增溫與避險需求的矛盾現象 ?網路影片、網路廣播、數位課程產業規模衰退,煙火殞落還是理性回歸? 在疫情催化下,台灣新生活型態快速展開,各類流通與生活產業發生了冰火兩極的劇烈變化,並在第二季有了更進一步的顯著趨勢。

【商業數據解讀】2020Q2台灣消費性商品銷售變化排名

3個你不可不知的台灣Q2消費性商品銷售變化小秘密: ?防疫型商品銷售持續成長,反應後疫情新生活型態 ?職場工作周邊商品銷售下滑,冷藏即食品12年來首度銷售衰退 ?囤貨購買潮恢復理性,季節性商品全面反彈 消費性商品銷售為重要經濟研判數據,同時也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由於具備剛需消費特徵,受外部景氣的影響程度較低,因此市場基礎也相對穩固。不過,不同於單純的景氣起伏變化,在COVID-19疫情影響下,2020年台灣消費品市場迎來的是大幅改變家庭消費模式、工作型態與生活動線的高強度衝擊,觀測消費性商品銷售變化成為評估民眾生活受影響幅度與轉變方向的重要指標。

【商業數據解讀】台灣零售、電商市佔率英雄榜

3個你不可不知的台灣零售電商市佔小秘密: ?全聯&7-11市佔率獨占鰲頭,高達63%及48% ?momo大成功!晉升台灣零售通路最強市佔成長品牌 ?藥妝藥局市佔領先集團快速成形中 「市佔率」在產業研究與投資評價領域中,是能夠決定結構性優勢的關鍵數據。尤其在平台經濟、網絡經濟等商業模式中,更是判斷企業能否大規模成功的重要估值指標。近年以軟銀願景基金為首的眾多投資機構,就是秉持這樣的投資戰略,鼓勵旗下新創公司「燒錢搶市佔」,挹注高昂資金換取市佔優勢。

【商業數據解讀】年度30強,誰是台灣連鎖企業坪效王

3個你不可不知的台灣連鎖企業坪效小秘密: ?鼎泰豐一騎絕塵,榮登台灣連鎖企業坪效王 ?COSTCO、7-11、全聯分列綜合零售通路坪效前3強 ?藥妝藥局為台灣高坪效優等生行業 「坪效」是實體通路有別於其他行業別最特殊的經營指標,也是攸關連鎖企業經營績效的關鍵數據。在全球實體消費市場遭逢疫情衝擊以及電子商務爆發性成長的當下,觀測各類型實體通路企業的坪效指標,不僅可做為企業經營健全強度的分析與衡量基準,也能夠為疫情後台灣實體通路的變革思維帶來一些線索。

【商業數據解讀】2020台灣零售通路地殼變動

零售通路型態深受當地消費行為的趨向影響,各國均發展出不同的產業特色。台灣綜合零售通路中,長期以來都是以百貨的營業額居首,其次為超商、量販和超市。不過,在COVID-19疫情帶來的影響下,2020年台灣零售通路將可能迎來劇烈的地殼變動:超商營業額在第一季已首度超越百貨,成為台灣第一大零售通路業態;而超市也有可能超越量販,使2020年成為台灣綜合零售業態雙交叉的起始點。 過去20年中,台灣整體綜合零售通路業持續成長,4項主要業態的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分別為百貨4.8%、超商5.6%、量販3.7%和超市4.5%。可以看出各業態營業規模漲跌均具有長期趨勢性,並非突發的短期變化。進一步觀察超商與超市領導企業過去20年來的發展脈絡,更可以深刻理解台灣零售業的競爭實力與產業版圖地貌。 超商業態成長動能:雙雄積極創新 做為台灣最具標竿性的零售通路型態,台灣超商業者在過去20年間不斷開創出引領全球的創新服務,從點數經濟、店到店取、超商咖啡、搶進鮮食市場、開發自有品牌、多元複合店型到數位會員制度等,超商已成為台灣社會的準公共設施,深深影響城市居民的生活滿意程度。而台灣超商業態的高速成長動能,主要來自於7-11與全家兩家超商領導業者的持續創新。從傳統零售市場出發,滲透進入餐飲、電子商務、生活服務、物流交寄、金流支付等市場,同時積極進行異業合作,疊加具話題性的聯名商品與複合店態,持續擴大台灣超商產業的營業規模極限。 超市業態成長動能:全聯強勢主導

【日本商業前線】日本超商的「日均10萬元」鐵壁

南韓、台灣和日本是全球便利商店密度最高的市場,在劇烈競爭下,近3年日本便利商店展店家數趨緩,每店平均銷售額也不再成長。然而,卻有一家怪物般的便利商店,無論景氣好壞,皆與競爭對手保持著單店日均銷售額「10萬日元差距」的鋼鐵壁壘,那就是全球便利商店之王日本7-11。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社發布數據,日本7-11長期以來與其他競爭者創造收入的能力存在明顯差異。7-11單店日均銷售額約為65.6萬日元,而最接近的挑戰者Lawson則是53.5萬日元,意即每日銷售額差距超過10萬日元。而且無論整體便利商店產業處於成長或衰退階段,這項差距至今仍沒有任何一家挑戰者能夠成功突破。 截至今(2020)年5月底,日本前3大便利商店合計門店數量約52,000家,年成長率不到1%,商店淨數量在近3年達到頂峰,市場呈現飽和。且由於面臨到加盟主高齡化與勞動力缺乏等課題,3大便利商店業者都開始放慢新店拓展速度。在新增店數降低的前提下,如何提高既有門店的盈利能力成為便利商店產業未來勝出的關鍵。因此,Lawson在近期展開了以擊破「日均10萬元」鐵壁為目標的反攻作戰,採取了一系列的進攻措施: 與「無印良品」展開策略合作,建立一站式購物新型態 無印良品(MUJI)相當受到日本便利商店業者的青睞,與前3大品牌業者皆合作過一輪。2019年前,MUJI長期與FamilyMart合作,在店內專屬銷售商品。不過隨著伊藤忠商社入股成為FamilyMart的主要股東,雙方合約已於2019年1月結束。隨後MUJI曾與日本7-11短暫攜手,並規劃為7-11提出限定商品,然而最終因雙方主導性問題走向無疾而終。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