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產業

台灣「零售&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3個台灣「零售&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數據」新情報news! ? 2020年台灣整體零售業成長率降至5年新低,但非實體店面零售成長幅度創下歷史新高 ? 2020年台灣綜合零售通路首度迎來雙交叉地殼變動:超商超越百貨、超市超越量販 ? 2020年台灣實體零售業網路銷售成長率高達22.5%,超越純線上電商產業 2020年全球零售業面對疫情下驟變的消費行為,多數在劇烈動盪的經營環境下艱辛度日。不過,台灣零售領導企業大刀闊斧的突圍行動,反而使2020成為台灣零售業最具突破性發展的一年。 2020全年台灣整體零售業雖僅微幅攀升0.24%,成長率降至近5年新低,但以電子商務為首的非實體店面零售業成長幅度卻創下歷史新高,高達12.2%。此外,緊抓住民眾消費行為改變的契機,便利商店、超級市場2大業態在既有門店優勢上,發展出更加貼近消費者的短鏈服務模式,成功掌握疫情商機,使台灣綜合零售通路首度迎來雙交叉:超商產業規模首度超越百貨,正式成為台灣第1大綜合零售通路;而超市則超越量販,成為台灣第3大綜合零售通路。 2020年由於線下消費活動大幅受限,台灣實體零售業紛紛將開拓網路銷售做為最重要的疫情因應對策,將線上通路做為第二營收戰線。在大型實體零售通路結合外送平台、短鏈物流服務企業的合作推動下,2020年台灣實體零售業網路銷售成長率高達22.5%,甚至超越純線上電商產業的16.7%,成為台灣網路購物市場值得注目的新戰力,也使2020年意外成為台灣零售業加速轉型的起跑點。

一張圖看懂日商對台「零售電商&商用不動產業」策略布局

3個日商布局台灣「零售電商 & 商用不動產業」新情報news! ? 2020全年批發零售業日商來台投資金額逆勢翻漲358%,日商在台投資10年長期戰略逐步成形 ? 日商出海交織綿密台日企業合作網絡,共同在台推進日系商業生態圈 ? 日本綜合商社攜手零售企業,艦隊出海爭取亞洲內需消費市場紅利 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海外投資縮手加上嚴格的邊境管制,導致各國來台投資金額總計年減18.3%,其中製造業、運輸倉儲業、住宿餐飲業、資通訊傳播業等業別年跌幅均超過60%。不過,在台灣疫情控制相對得宜的基礎上,依舊有部分產業領域的海外投資規模逆勢成長,例如不動產業、金融保險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等,2020年吸引境外投資金額漲幅均超過20%。

台灣2020年Q4購物季主要電商平台流量解析

3個「台灣2020年Q4購物季電商平台流量」新情報news! ? 消費向線上狂奔,2020年Q4台灣電商平台流量年成長19.2%再創新高 ? 首家實體零售業進入前10大電商流量排行:Costco線上購物 ? 通訊軟體導流持續成長、社群流量形成兩大鐵壁來源:Facebook & YouTube 2020年無疑是零售業艱困奮戰的一年,但同時也成為零售業加速數位成長的起跑點。

疫情下逆勢突圍的SPA零售商:日本WORKMAN

3個「日本SPA零售商WORKMAN」新情報news! ? 「職人專賣」轉型「平價機能」定位,切入4,000億円潛力市場 ? 轉型戰略的3隻箭:自有品牌(PB)、新型店態、數位經營 ? 台灣產業基礎與市場環境形成平價機能服飾發展沃土,但百貨與電商正快速分食市場 全球快時尚龍頭企業以「SPA零售業」為核心經營模式,代表性企業如GAP、ZARA、H&M及UNIQLO等。SPA(Speciality Retailer of

一張圖看懂台灣「疫情下實體零售數位對策」

3個台灣「疫情下實體零售數位對策」新情報news! ?「行動數位應用」&「聯手外送平台」成為實體零售數位對策重點 ? Line關聯應用異軍突起,「個人化」行動數位零售生態圈快速成形 ? 疫情下無人零售話題捲土重來,由「進攻型方案」轉為「對策型方案」 2020年受到COVID-19疫情衝擊,台灣實體零售業上半年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艱鉅挑戰。若扣除非店面零售業及關聯度較低的燃料零售業,2020年Q1與Q2台灣實體零售銷售額分別衰退1.2%與5.0%。尤其以免稅店為主的其他專賣零售業,因受到邊境管制的影響,跌幅分別高達24.0%與33.2%。 實體零售業中銷售佔比達40%的綜合零售業(包含超商、超市、量販、百貨等4大業態),也因受到百貨公司營收大幅下滑的影響,Q2合計營收出現4.0%的跌幅,可以說是台灣綜合零售業近10年來少見的顯著衰退,反映出疫情對於實體零售業帶來的損害。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台灣實體零售業於2020下半年即迎來顯著反彈。整體產業Q3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較成長5.6%,10月與11月也分別年增4.7%與2.7%,有效彌補了上半年的營收虧損。總計2020年前11個月合計銷售額已突破新台幣3兆,與去年同期相較甚至出現0.5%的微幅成長。 2020下半年至2021年期間,由於海外觀光遊客尚未回流,但同期間台灣民眾生活與工作型態已普遍恢復正常,形成觀測台灣純內需消費變化與偏好的重要時機點。我們可以看到,支撐實體零售業下半年順利迎來銷售成長的主因,除了疫情控制得宜與遞延的報復性消費潮外,第3支柱則是來自於實體零售業於疫情期間針對變動的消費模式而採取的數位對策取得成效。

2020年度總盤點,哪些產業在疫情下迎來劇變?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危機,強烈衝擊了全球生活與流通各產業層面。雖然台灣疫情相對可控,但我們依舊可以看到,從生活動線、工作方式、消費模式、休閒育樂到居家計畫,台灣社會同樣也迎來前所未見的全面性轉變。 對流通產業而言,2020無疑是艱辛的一年,疫情將各種高強度難題壓縮式的加諸於企業。不過,在形成艱難挑戰的同時,也為部份次產業別帶來意想不到的突破契機,例如線上全產業的爆發性成長、實體零售刻不容緩的數位抗疫戰爭、宅配物流業的大放異彩、連鎖餐飲與外送平台的戲劇性發展、以及觀光旅遊業的多角化跨足與轉型等。 因此,在2020年年末,未來流通研究所團隊精選並彙整今年度最具商機與產生關鍵變化的12項產業別,應用【產業地圖圖解】工具進行盤點分析,提供給夥伴們參考。 產業地圖是產業分析初入門的絕佳工具,有助於快速精確地洞察產業發展脈絡與關鍵議題,例如主要企業間的合縱連橫、整體產業的集團對抗與聚合、不同業者側重的經營重點與護城河等。按圖索驥掌握地圖中交錯的元素,能夠做為觀測一項產業相當扎實的基礎。 希望我們的產業地圖不僅能夠提供今年度的情報洞悉,也可以為大家帶來迎向明年度的創見與勇氣。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台灣實體零售業的網路銷售大追擊

3個台灣「實體零售業的網路銷售」數據新情報news! ? 實體零售業「網路銷售額」前3季合計年增22%,2020全年可望突破800億元 ? 整體零售業「網路銷售滲透率」第二季衝上8.9%,創下歷史新高 ? 書籍育樂、3C家電、藥妝藥局拿下實體零售業「網路銷售滲透率」前3高 在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下,全球實體零售業近年積極朝向網路銷售進行大幅度的擴張與變革。不過轉型之路悲喜交織:轉型成功標竿例如全球零售龍頭Walmart,在經過多年投入後,已成功晉升成為美國第3大電商企業,Walmart 2020財年第三季電商銷售額年成長高達79%,已有研究機構推估在如此高速成長力道推動下,Walmart將於近期超越純電商起家的eBay,正式成為全美第2大電商平台。 不過,同時間卻也有不少實體零售業者在電商轉型之路上窒礙難行,例如擁有百年歷史的美國知名百貨JCPenney,2010年後即面臨營運赤字,最終高達50億美元的虧損金額迫使JCPenney於今年5月聲請破產保護。

解析台灣餐飲外送平台關鍵數據的商業意涵

3個「台灣餐飲外送平台」商業數據新情報news! ? 台灣餐飲外送平台滲透率僅1.6%,具高成長潛力 ? 2020上半年高黏著度用戶數翻漲超過800%,帶動會員制度進場 ? 2020 Q3台灣餐飲業全面復甦,吃到飽餐廳產業規模同期爆增14.4%最高 2020年疫情爆發,民眾在宅時間拉長、外出用餐頻率下滑,導致長期以實體門店做為服務基礎的餐廳與零售產業遭受到龐大衝擊,如何在削減門店端營運費用的同時開拓新的營收來源,成為零售與餐飲業者今年以來的共通課題。 也因此,能夠快速在既有門店與設備基礎上延伸觸及消費者的「配送到宅服務」受到前所未有的注目,甚至被稱為是在疫情高壓下「別無選擇」的求生方案。餐飲業導入外送服務的比例在2020年迎來大幅度成長。以外送平台為核心,餐飲業的經營模式、店鋪型態、以及整體服務鏈上的勞動力配置都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轉折。

一張圖看懂2020台灣外送平台產業版圖

3個「台灣餐飲外送平台」產業競爭地圖新情報news! ? 外資雙雄+本土新創+異業跨界,形成台灣外送平台豐富產業生態 ? 2020年台灣外送平台產業可望突破全年百億規模 ? 2020年4月台灣外送平台滲透率創下2.79%歷史新高,且仍具高度成長潛力 2020年全球疫情下最耀眼的流通次產業,莫過於餐飲外送平台產業。以外送平台為核心,包括台灣在內,全球許多國家的餐飲業經營模式與店鋪型態都迎來了大幅度轉變。 2012年foodpanda進入台灣、2016年Uber Eats宣布登台,台灣餐飲外送市場開始逐步增溫。目前台灣外送平台產業已形成兩大外資龍頭對抗、本土新創湧入、以及專業第三方物流、不動產服務、資訊系統、電商平台異業跨足的豐富產業生態。

台灣、日本零售&電商企業獲利能力PK

3個台日「零售&電商企業獲利能力」新情報news! ? 台灣零售業獲利之王:「地方霸主型」區域百貨 ? 日本零售業獲利之王:「30年不敗的王者」日本7-11 ? 特色電商成為獲利新貴:保健、運動、職人電商 零售通路做為社會重要基礎設施,其營運表現的優劣程度,連帶影響民眾生活水準與滿意度。在亞洲,台灣與日本零售業的細緻化經營與創新能力具有指標性意義,也成為服務業輸出的主要箭頭。在台灣疫情後消費回暖的此時,觀察零售各業態獲利能力分布,不但可做為判斷各業態復甦的依據,也對長期投資價值布局具有參考意義。 要比較跨國同產業之間的獲利能力,「營業利益率」是企業經營最直接的獲利能力指標,除了直接銷售成本之外,更涵蓋了管銷費用、員工薪資等營業費用,在評估服務業獲利能力時,是比毛利率更合適的比較數據。此外,「營業利益率」反映的是本業的經營能力,對於業外損益、不同國別的資金成本水準以及槓桿操作程度等皆不涉入,因此更能聚焦在跨國同產業之間經營成效的比較。 傳統零售業以實體店面為營業基礎,獲利能力被限制在營業時間、客單價及來客數等經營條件,且在成本結構方面,從租金、人事水電、進貨成本等,皆存在難以突破的上限,並非應用一般管理能力、專利研發投入或品牌價值等經營手段所能克服,導致在獲利能力上面臨著天生屏障。因此,能夠持續創造出顯著優於同業獲利能力的零售企業,無一不是打造出極為獨特的商業模式,才能夠衝破整體產業的獲利天花板,在商業模式創新的思維脈絡上特別值得觀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