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零售btn零售產業
Retail

台灣「跨境電商進出口」關鍵數據解析

台灣「跨境電商進出口」關鍵數據解析

3個台灣「跨境電商進出口」關鍵數據新情報news! 💡 2024台灣跨境電商進口趨勢:進口包裹總量年增13%、扭轉連續三年衰退走勢,進口金額年增12%達656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 2024台灣跨境電商出口趨勢:出口包裹總量年減2.6%連續4年衰退,近20年出口包裹價量CAGR均低於2%,成長動能平緩 💡 中日美三邊跨境EC市場:跨境EC進出口規模持續增長,跨境電商平台托管模式成為中小企業對外貿易推進引擎 根據statista推估,2030年全球B2C跨境電子商務市場規模推估將達7.9兆美元,遠高於2021年僅7,850億美元的表現,2022至2030年間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推估達26.2%,反映出蓬勃的市場活力。帶動市場規模大幅擴張的主因包括各國網購人口的持續增長、消費者對於跨境電商服務認知度提高、跨境物流供應鏈效率提升使消費者得以藉由更加廉宜的價格&更快的速度取得海外商品、以及越來越多企業投身跨境電商以獲取全球消費商機等,使跨境電商成為推進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引擎。 此外,根據DHL發布2024年跨境電商調查報告顯示(針對24國1.2萬名消費者進行調查),高達55%的消費者曾於海外電商平台購物,其中約48%的消費者每月於海外網購平台至少消費1次、16%的消費者為每週甚至更加頻繁的從事海外網購。報告中指出,雖然消費者更經常透過國內電商平台購買,但對於海外商品的需求規模與走勢仍相當明確,約有27%的消費者計劃於未來一年內更加頻繁的進行海外網購、約有47%的消費者表示將維持目前的海外網購頻率。消費來源國方面,中國為全球消費者最常進行海外購物的市場,佔比達57%,美國以37%位居第二。購買商品類別方面,服飾鞋履以57%的佔比遙遙領先,其下依序為3C電子產品(30%)、運動娛樂與休閒用品(26%)、美妝保養品(25%)、家庭用品(18%)、家具家飾(15%)、書籍(15%)、保健品(14%)以及食品飲料(11%)等。消費者選擇海外網購的主因以價格優勢為主,佔比達53%,其下為商品選擇更多(42%)、國內無法取得(40%)以及產品品質更好(32%)等。另一方面,調查消費者未曾從事海外網購的主因,多為擔心詐騙/假貨(49%)以及配送時間較長(48%),其他原因包括需額外負擔關稅(41%)、退貨成本高昂(31%)以及退貨程序複雜(30%)等。 台灣方面,2014至2024年十年期間,進口小型包裹總量自1582萬件翻漲至5847萬件,成長幅度高達269.5%;同期間進口包裹金額自221億元增長至656億元,十年期間成長幅度達196.8%。2024年進口包裹總量在大型電商業者積極布局推進下,較2023年增長13%,成功扭轉自2020年實施進口包裹實名認證與預先委任制度後連續三年進口量下滑的衰退走勢,進口包裹金額同步年增12%至656億元新高,首度突破600億元大關。顯著的價量增長幅度反映出2024年台灣進口跨境電商穩健的消費能量。不過,雖然進口包裹總量與金額均大幅攀升,但進口包裹單價自2014年的1396元降至2024年僅1122元。關務署指出,2024年完稅價格低於2000元免稅門檻的低價包裹約5500萬件,佔整體包裹進口總量比例超過90%,顯示目前台灣進口包裹組成結構以低價小型包裹為主,政府承諾將持續監控低價商品進口情形,並研擬適當措施以防止市場受到不公平競爭影響。 另一方面,不同於進口包裹近十年的強勢增長走勢,同期間台灣出口小型包裹價量規模與增幅均相對較低,間接反映出業者取道跨境電商(包裹直送模式)銷往海外市場的成長力道相對有限。本次調查顯示,2014至2024年十年期間,出口包裹總量自553萬件增至570萬件,增幅僅3.2%(CAGR約0.3%);同期間出口包裹金額自152億元增至178億元,增幅約17.5%(CAGR約1.6%),顯示業者現階段尚未充分掌握全球跨境電商蓬勃發展的旺盛增長力道。不過主要綜合電商平台中,Pinkoi、誠品線上及博客來仍擁有相對出色的海外流量佔比表現。其中位居首位的Pinkoi 2024Q4海外流量佔比達29.8%,領先優勢顯著,並於2025年推出Pinkoi Direct跨境直送服務,採取由Pinkoi承攬跨境物流配送、負擔國際運費、進口關稅及目的地物流配送的全托管與半托管服務模式,有效帶動直送航線所在地區的跨境訂單量顯著增長。 未來流通研究所針對台灣「跨境電商進出口」關鍵數據進行調查分析,並持續追蹤歷年跨境快遞小型包裹進出口件數、總金額,及每件包裹平均單價變化,結合大型綜合電商平台海外流量佔比變化、中美日跨境電商消費額等關鍵指標進行分析,做為掌握產業變化動向的參考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與電商次產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2025/02/25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 2025/02/21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與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2025/02/18 【關鍵排行圖解】台灣「2024H2購物季綜合電商流量」解析 2025/02/03 【商業數據圖解】2050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 2025/01/16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餐飲與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2025/01/14
台灣「零售與電商次產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台灣「零售與電商次產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4個「台灣零售&電商次產業中短期趨勢回顧展望」關鍵情報: 💡 第一象限:汽車零售、自動販賣機、烘焙零售、寵物&用品零售、超市、超商、電商等業別中短期增幅皆優於零售業均值 💡 第二象限:家具專賣、免稅商店、消費合作社疫情後短期成長強勁,家具專賣零售業2024年增長14.4%表現亮眼 💡 第三象限:服飾專賣、3C家電專賣零售業強化網路銷售布局帶動營運回穩,汽車百貨、運動/戶外用品業面臨轉型挑戰 💡 第四象限:百貨公司、TV購物/直銷、中西藥零售業疫情前穩健擴張,2024年疫情後成長表現回落 2024年台灣整體零售產業規模創下新台幣4兆8530億元新高,不僅為最具規模的流通服務業別,亦為覆蓋次產業別範圍最廣、服務樣貌最多元的產業型態。2024年疫情對終端消費市場影響明顯轉趨淡化,多數零售&電商次產業別恢復至長期產業發展路徑,也使2024年成為重新觀察高齡化社會下消費性產業長期趨勢的關鍵時點。為避開疫情所導致的數據波動影響,本次調查以疫情前5年中期變化數據(2014-2019年各業別CAGR)與2024年疫情影響淡化後的短期變化數據(2024單年度變化率)做為評估指標,藉由雙軸分析呈現各零售業別在未受疫情影響前以及疫情後的產業成長定位。此外,做為最貼近消費者的產業型態之一,零售產業不僅直接反映出終端市場需求變動,亦為驅動民間消費擴張的重要引擎,長期以來均為內需消費晴雨指標,因此本次調查以整體零售業平均數值做為象限原點,藉以衡量在商品銷售市場中各業別的相對變化。 本次調查業別中,位於第一象限的汽車零售、自動販賣機、烘焙零售、超級市場、便利商店、寵物&用品零售、電子商務等業別,不僅疫情前中期(2014-2019)年化成長率優於整體零售業水準,在穿越疫情影響週期後仍能夠維持高於產業均值的亮眼成長表現,顯示上述業別具備相對穩健的短中期營運動能與市場基礎,也展現出強韌的景氣抵禦能力,為台灣商品消費市場中最具備Alpha(α)成長特質的代表性零售業別。坐落於第二象限的家具專賣零售、免稅商店、消費合作社等業別,雖然中期成長動能平緩,但2024年短期產業規模增速提升,反映出上述業別於疫情後重新獲得加速成長動能。例如家具專賣零售業受惠於住宅小型化/小家庭化推動具高機能性與收納性的家具需求增長等因素推動,2024年產業年增幅達14.4%;消費合作社產業則掌握生鮮線上銷售發展契機,積極投入電商營運、自有品牌開發、當日配送等新型態服務,成功為產業創造出再次成長突圍的契機。 第三象限業別可概略劃分為「產業型態轉變」以及「陷入顯著衰退」兩項產業走勢。其中服飾專賣、3C家電專賣、居家修繕用品專賣等業別雖然中期CAGR變化幅度平緩甚至陷入衰退,但在業者近年強化網路銷售布局的共通性經營戰略推進下,2024年迎來較顯著回升。例如服飾專賣業網路銷售佔比自2019年的6.6%增至2024年達9.1%、3C家電專賣業同樣自6.2%增至8.7%等。不過,第三象限中部份產業型態短中期成長幅度均低於整體零售業平均水準,顯示產業持續面臨轉型挑戰。例如汽車零配件百貨零售、運動&戶外用品零售、文教育樂用品零售等業別,2014-2019年疫情前中期年化成長率呈現負值,疫情後短期產業規模亦陷入衰退,雖然部分係受到疫情期間形成的較高基期回落影響,但仍舊反映出上述業別近年因海外商品來台展開低價競爭、不同類型通路採高折扣戰略跨界競爭等因素導致產品銷售單位價格下滑、業者間競爭強度持續攀升的嚴峻營運挑戰。 本次調查中,第四象限業別包含百貨公司、TV購物/直銷以及中西藥局專賣零售業。上述業別2014-2019年中期年化成長率普遍具備優於整體零售產業的亮眼表現,但2024年產業短期變化幅度受疫情期間基期墊高與疫情後民眾消費模式轉變等因素影響,出現較顯著的增幅回落與規模衰退。例如百貨公司業受民眾出國旅遊與購物熱潮所形成的消費排擠效果影響,2024年產業規模年增幅降至1.2%;電視購物/直銷等業別受有線電視用戶規模縮減與產業EC化趨勢影響,產業短期成長幅度衰退3.5%;西藥零售業則在2022及2023連續兩年增長逾11%的高基期上出現約4.1%的下滑,反映出疫情紅利式微後、產業重回長期發展路徑的明確趨勢。 未來流通研究所針對主要零售&電商各次產業別,以2014-2019年間中期產業規模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結合2024單年度短期成長率(推估)進行雙軸矩陣分析,並以整體零售業平均數值做為象限原點,藉以評估在商品銷售內需消費市場中各零售業別的中短期發展走勢與成長力道,做為2025年產業趨勢回顧與展望之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台灣「零售與電商次產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2025/02/25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 2025/02/21 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 2025/02/21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與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2025/02/18 台灣「零售與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2025/02/18 【關鍵排行圖解】台灣「2024H2購物季綜合電商流量」解析 2025/02/03
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

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

3個「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關鍵情報: 💡批發零售&運輸倉儲業:2022年批發零售業外資投資額創歷史新高,美國為2024年零售&物流產業最大投資來源國 💡住宿餐飲&不動產業:2019年住宿餐飲業外資投資額創歷史新高,疫情後住宿餐飲&不動產業海外投資金額&件數陷入衰退 💡外資關鍵動向:外資增強對台批發零售業投資比例達34.5%,高於服務業均值7.8%,2024陸資流通服務業投資佔比降至1.5% 國際資本流動為全球化經濟系統運作的重要特徵,外資挹注帶來的資本累積有助於提升資本存量並帶動生產力與總體經濟成長,並在全球價值鏈中佔據有利位置。因此,外國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金額長期以來均為評估國家經濟競爭力、產業景氣與市場穩定性的重要指標。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最新調查報告指出,受到近期地緣政治風險、供應鏈運作以及各國政治局勢等外部因素影響,全球FDI走勢正處於關鍵轉折點。2024年全球FDI總額年減8%,反映出全球經濟格局的轉變與持續的不確定性。做為開發中地區FDI最大接受區域的亞洲,2024年流入資金總額年減7%,其中中國FDI驟降29%,與2022年高峰期相較縮減差距達40%;印度與東南亞國家FDI則逆勢擴增,分別年增13%及2%。UNCTAD指出,受惠於融資環境改善及企業併購活動回溫,預估2025年全球FDI將呈現溫和成長。 觀察台灣批發零售、運輸倉儲、住宿餐飲等主要流通服務業別、以及與商業景氣高度關聯的不動產業外資來台數據可以看到,批發零售業為台灣流通服務業中最大外資投入標的與海外企業尋求增長機會的重要領域,近10年每年均吸引超過7億美元外資挹注。2024年吸引僑外投資挹注總額達8.5億美元,其中美國為最大投資來源國,佔整體批發零售業僑外投資總額比例近40%,加勒比海英國屬地、新加坡、香港與日本分居第2至5位。近年較具代表性外資對台批發零售業投資案例包括新加坡商蝦皮購物2021年推出「蝦皮店到店」自有門市,截至2024下半年全台門市數量已超過1600家;美商COUPANG增資台灣酷澎經營電子商務服務並自行管理倉儲,2023-2024年間合計投資新台幣106.3億元;擁有UNIQLO、GU等品牌的迅銷集團、以及宜得利家居等日系知名零售集團亦持續擴大在台展店。 運輸倉儲業受產業屬性及法規限制等因素影響,為流通服務業中外資投資件數最低的產業型態。2024年僑外投資總額達5340萬美元。其中美國為最大投資來源國,佔整體僑外投資總額比例達43.2%,香港、日本及荷蘭分居第2至4位。近年較具代表性外資對台運輸倉儲業投資案例包括2024年日本三井物產宣布收購夏暉HAVI台灣與鴻進運輸全數股份;2025年日本佐川急便母公司SG控股宣布以9億美元收購鴻霖全球運輸,以強化國際物流業務並拓展海外市場等。 住宿餐飲業2024年僑外投資總額達3543萬美元,其中澳洲位居最大投資來源國,佔整體僑外投資總額比例達39.7%,其下依序為日本及香港。近年較具代表性的投資案例包括2014年來台展店的亞洲藏壽司,長期目標朝百店規模邁進;2017年來台營運的壽司郎,目前在台店數共49家,為壽司郎海外門店數最多的地區;以すき家為切入台灣市場先鋒的台灣善商於2014年來台,並於2016年進一步引進はま寿司品牌;飯店領域中則包括大倉久和、JR東日本、格拉斯麗、和苑三井、索拉利亞西鐵、相鐵飯店等品牌均已陸續來台營運。除日本外,菲律賓快樂蜂餐飲集團繼2021年併購迷客夏後,2025年再度以新台幣1.038億元取得雙月食品社70%的股份。四季酒店等知名連鎖飯店品牌亦陸續宣布來台營運。 此外,2024年陸資對台批發零售、運輸倉儲、住宿餐飲業合計投資金額年減7.4%至1434.8萬美元,為2020年後連續第5年下滑,與本次調查期間內2015年1.7億美元的高點存在顯著差距。2024年陸資佔整體外資(僑外資+陸資)對台主要流通服務業投資總額比例達1.5%,同樣與調查期間內2014年13.7%的高點存在較大差距,反映出陸資近年對台流通服務業投資佔比快速滑落的明確走勢。 未來流通研究所針對近十年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關鍵數據進行分析,涵蓋僑外資與陸資來台投資金額&案件數變化趨勢、投資來源國結構、外資來台營運成果等指標,並彙整近年較具代表性之外資來台案例,應用具體數據及產業動向勾勒出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實際風貌。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Login 相關文章Relevant Articles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2025/02/21 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2025/02/21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與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2025/02/18 台灣「零售與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2025/02/18 【關鍵排行圖解】台灣「2024H2購物季綜合電商流量」解析2025/02/03 台灣「2024H2購物季綜合電商流量」解析2025/02/03
台灣「零售與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台灣「零售與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3個2024年台灣「零售&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數據」關鍵情報: 💡 2024整體零售產業結構:疫後增長紅利結束,零售產業年增幅回落長期發展區間,綜合商品零售業連續三年強勁增長 💡 2024實體零售產業結構:免稅商店、寵物用品、超商、超市成長續強;百貨公司、服飾專賣、汽機車配件百貨增長趨緩 💡 2024網路銷售產業結構:實體店零售網路銷售年增4.3%、純電商年增2.6%均高於零售業平均,TV購物&直銷連續兩年衰退 2024年台灣零售產業規模年增2.6%至新台幣4兆8530億元新高,帶動營業額超越千億規模的零售集團首度達到5家,分別為統一超商、全聯實業、好市多、富邦媒體科技(momo購物網)以及全家便利商店。此外,新光三越與家樂福2024營業額亦已逼近千億門檻。 不過,整體零售業規模年增幅遠低於2022及2023年8.3%及6.2%的成長水準,顯示疫情後受惠於短期報復性消費及數位轉型紅利帶來的高速增長走勢已趨近尾聲,成長動能重回由人口結構&所得變化、民眾消費習慣等基本面因素驅動的長期成長趨勢。 未來流通研究所定期彙整台灣「零售&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並透過產業樹狀圖呈現,做為觀測整體零售產業結構與脈絡的基礎。樹狀圖可快速清晰的掌握零售各次產業別產業規模及成長率等關鍵數據,並藉由各路徑間數據計算,得知不同次產業別相對於各層產業結構的精準佔比。 例如本次調查中,2024年「便利商店」佔整體「綜合商品零售業」(涵蓋百貨、超商、量販&超市、其他綜合零售)規模比例為27.5%,「綜合商品零售業」 佔整體「實體店零售業」產業規模比例為36.0%,「實體店零售業」佔「總體零售業」產業規模比例則為88.3%。由上述數據即可以推算出,「便利商店」佔「總體零售業」產業規模比例為8.7%(27.5% x 36.0% x 88.3%)。此外,若合計各次產業網路銷售額,並與總體零售業產業規模進行比較,可得知整體零售業的網路銷售比例(亦即電商滲透率)。因此,藉由樹狀圖的梳理與呈現,可快速有效地獲取全年度零售產業各關鍵數據,做為判讀產業細部情勢的重要參考基準。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台灣「零售與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2025/02/18 【關鍵排行圖解】台灣「2024H2購物季綜合電商流量」解析 2025/02/03 台灣「2024H2購物季綜合電商流量」解析 2025/02/03 【商業數據圖解】2050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 2025/01/16 2050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 2025/01/16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電商物流」產業地圖:三分天下、江山重組 2024/12/17
台灣「2024H2購物季綜合電商流量」解析

台灣「2024H2購物季綜合電商流量」解析

3個「台灣2024H2購物季綜合電商流量」關鍵情報:💡TOP 12綜合電商流量變化:2024H2整體流量回升幅度有限,蝦皮、momo、Costco、酷澎、iOPEN Mall復甦相對較強💡實體零售B2C電商流量變化:流量成長表現亮眼,Costco蟬聯冠軍,UNIQLO、誠品、家樂福、GU、屈臣氏流量再創新高💡海外EC網站台灣流量盤點:淘寶海外站台灣流量佔比逾30%,與美國Amazon、日本Amazon/樂天、iHerb並列造訪量TOP5歷經疫情帶來的流量紅利高峰後,2023至2024上半年台灣大型電商平台流量規模顯著下滑,致電商產業同步面對統計起始以來最低成長幅度。不過,2024下半年後產業景氣逐步回暖,帶動部分大型綜合電商、實體電商以及跨境電商平台流量顯著復甦,甚至創下月流量新高紀錄,使2024H2成為台灣電商產業重回長期發展軌跡的重要觀察時機點。以月流量做為觀察指標可以看到,台灣大型電商平台間流量規模差距正持續拉開:TOP 6大型綜合電商平台月流量已全數超越千萬人次量級,排名7-12位平台月流量則大幅降至百萬人次量級,反映出整體流量結構持續朝向大型平台集中的明確趨勢。本次調查顯示,蝦皮購物及momo購物網持續穩居台灣TOP 2高流量平台寶座,其下依序為Yahoo奇摩購物、PChome、博客來以及露天市集,月流量均超過千萬人次,同為台灣最具流量優勢的綜合電商平台。流量成長表現方面,好市多線上購物、誠品線上、酷澎(Coupang台灣)以及統一超商集團旗下iOPEN Mall雖然流量規模低於上述TOP 6大型綜合電商平台,但在獨特的營運策略推進下,2024H2展現亮眼流量增長績效。其中酷澎首度納入調查即進榜本次流量TOP 12綜合電商平台,除象徵酷澎近年在台灣電商市場中重要性與能見度的強勢增長外,也間接反映出台灣消費者對於海外商品的採購熱度正快速提升,對整體線上商品市場的發展具備指標性意義。本次調查結果亦顯示,實體零售企業B2C電商事業不僅營收規模已成為台灣整體網路銷售產業中重要的組成板塊,流量成長幅度亦高於整體電商產業平均水準。包括好市多線上購物、UNIQLO/GU網路商店、誠品線上、家樂福線上購物、屈臣氏網路商店、IKEA線上購物、特力屋線上購物等綜合商品與專賣實體通路在內,2024Q4線上銷售平台流量均創下新高,顯示台灣大型實體零售業者疫情後持續加速「EC化」轉型。尤其是在商品體積較大的量販門店與大型家具&家用品零售通路中,可以看到業者正積極藉由配送到府的線上採購便利性降低大量採購/購買大型商品門檻,以此放大門市中原有的大宗規律採購優勢,推動「電商化」成為量販與家具通路業者近年繼門市小型化後,另一支重要的轉型發展箭頭。受惠於跨境物流/集運/代購服務、多語系網站的蓬勃發展,近年跨境EC直購便利度快速提高,台灣消費者對於透過線上通路採購海外商品的熟悉度與普及率亦同步攀升。因此本次調查首度針對主要海外綜合電商網站的台灣消費者造訪流量與佔比指標進行調查(部分跨國電商因流量難以統計劃分未納入本次排行),藉由實際流量數據變化剖析台灣民眾海外電商消費動向。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日本及美國為台灣消費者主要海外商品採購目標市場。其中在台佈署大量行銷資源的淘寶海外站2024Q4以高達32.3%的台灣流量佔比遙遙領先,台灣消費者月均造訪流量逾4.4百萬人次;美國Amazon台灣月均造訪流量同樣達4百萬人次,位居第2;排名第3的日本Amazon台灣月均造訪流量亦達2百萬人次。值得一提的是,若與台灣綜合電商平台相較,上述3大海外綜合電商平台所擁有的台灣造訪流量均能夠入榜TOP12排名,不僅顯示海外跨境直購已成為台灣電商市場中重要的構成板塊,亦逐步瓜分本地電商流量及線上消費總量,為本土電商企業不可忽視的競爭對手。觀察電商平台流量數據不僅可從中發掘龐大網路購物市場的流量冠軍與潛力新星,更可在高競爭強度的數位行銷戰場中,觀察各家企業為獲取流量所進行的戰略布局。未來流通研究所爬取2024H2台灣主要綜合電商平台與實體零售企業B2C電商流量數據,並首度結合主要海外綜合電商網站台灣消費者造訪月均流量進行分析,做為觀察台灣整體電商平台流量變化的重要參照基礎。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Login 相關文章Relevant Articles 【關鍵排行圖解】台灣「2024H2購物季綜合電商流量」解析2025/02/03 台灣「2024H2購物季綜合電商流量」解析2025/02/03 【商業數據圖解】2050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2025/01/16 2050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2025/01/16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電商物流」產業地圖:三分天下、江山重組2024/12/17 台灣「電商物流」產業地圖:三分天下、江山重組2024/12/17
2050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

2050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

3個「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關鍵情報: 💡 產業勞動力:2050年人口總量跌破2000萬,零售/物流/餐飲就業人數合計減少88.3萬人,醫療照護人力需求增加33.3萬人 💡 產業成長力:參考日本發展軌跡,核心服務業成長趨緩;電商、超商、藥妝藥局、快餐速食、咖啡館、宅配快遞逆勢擴張 💡 產業應變力:正向應對長期缺工新常態,零售業人力資產化、物流業科技賦能化、餐飲業高度連鎖化成為產業共通性戰略 在經濟發展歷程中,人口紅利不僅是支撐經濟增長的重要生產要素,亦直接牽動部分特定產業別的興衰榮枯。2020年台灣首度邁入人口負成長階段,並於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比例達20%)。根據國發會推估,台灣總人口數將於2050年跌破2000萬人,其中工作人口總數(15至64歲)將較2023年縮減572.9萬人至約1060萬人,逼近跌破千萬人門檻,推估2030年整體勞動力市場將面臨高達約48萬的人力缺口。批發零售、運輸物流、餐飲住宿等核心流通服務業具備高度勞動力密集的產業營運特質,2023年就業人數合計高達251.8萬人。適齡勞動人口規模的急遽縮減、加上台灣偏低的勞動參與率勢必將大幅衝擊上述業別的就業供需市場,預期整體服務產業將迎來勞動力嚴重不足以及消費動能趨緩的艱鉅挑戰。 參照日本、德國、義大利、法國等全球少數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國家經驗,受高齡人口佔比增加、撫養負擔加重等因素影響,多數地區內需消費量體均無可避免地面臨成長趨緩甚至萎縮挑戰。不過,在整體產業成長基準下調的同時,仍存在令市場驚艷的特定結構性機會。例如日本於過去15年間面臨通縮、可支配收入下滑、人口老齡化等危機,致多項內需型產業成長力道疲弱,但仍有部分企業成功掌握高齡、單身、小家庭化等社會結構與消費需求轉變趨勢,多家特定類型流通企業甚至展現出數十倍以上的增幅。 未來流通研究所結合日本邁入超高齡社會至今(2007-2023年)產業數據及台灣產業特性與消費偏好,推估2023-2050年核心流通產業勞動力及成長力趨勢。研究結果顯示,批發零售業方面,預估2050年整體就業人數將較2023年縮減約59.8萬人至110.6萬人,其中電商仍為成長力道最強勁的零售業別,但2023-2050年間產業規模CAGR降至5.8%。增幅下滑主因除了消費景氣之外,尚包括物流資源短缺及運輸成本高漲等供給端因素。實體通路中,預估超市、超商、藥妝藥局將成為增長表現較為優異的三箭頭。 運輸物流業方面,預估2050年就業人數將較2023年縮減約10.4萬人至19.3萬人,其中勞動力缺口最大的即為具有年齡限制且尚無替代解決方案的司機駕駛人員。與其他流通產業相較,運輸物流業雖勞動力需求規模不大,但深刻面臨欠缺高齡替代方案、欠缺年輕就業以及欠缺薪資拉升以創造就業流入的三無窘境。因此,導入智慧無人化與省力化技術解決方案,由勞動力密集的傳統物流業轉向科技物流業,將是超高齡社會下物流運輸產業景氣興衰的重要轉折關鍵。 餐飲住宿業方面,預估2050年就業人數將較2023年縮減約18.2萬人至33.6萬人。餐飲住宿業長期以來均為台灣勞動力最為不足的核心服務業別。尤其在疫情後景氣復甦、業者擴增營業規模的需求下,2023年職缺率一度創下近8.0%的新高,部分業者甚至因嚴重缺工問題而被迫暫停營業、大幅衝擊營運表現。在產業規模擴張增加勞動力需求、以及較低薪資水準使產業遭受醫療照護等其他服務行業就業磁吸效應等因素影響,餐飲住宿業近年勞動供需失衡情勢持續惡化,勞動力不足將成為未來餐飲住宿業發展的重要瓶頸。產業規模方面,各項餐飲次產業發展軌道與日本市場相似,以高度連鎖化的快餐速食及咖啡館為成長較佳的產業型態,而近年成長力道已逐步趨緩的手搖飲及酒吧行業,則受到年輕目標客群持續萎縮影響,產業發展壓力加劇。整體而言,標準流程化的餐飲服務成為重要發展指標,除滿足高度便捷、平價、品質一致的餐飲需求外,也成為產業應對勞動力不足的重要解方;其次,預估餐飲產業集中度以及連鎖化率將持續攀升,賦予大型連鎖餐飲集團更高成長空間;此外,不斷外擴的市場邊界也成為企業再度成長契機,例如跨足中食市場(日文用語,意指購買後返家食用的成品或半成品),以及將海外市場布局納入成為長期營收板塊等策略做法。 未來流通研究所結合人口規模推估、就業及薪資數據、消費動向、產業成長因子及日本特定產業發展走勢等大量基盤數據,建置台灣「2023-2050年超高齡社會」流通產業的勞動就業變化及產業規模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推估模型,涵蓋批發零售、運輸物流、餐飲住宿3項核心業別。並於2025年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的重要時機點提出關鍵數據及趨勢預判,做為企業擘劃長期經營戰略的參考基石。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2050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 2025/01/16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餐飲與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2025/01/14 台灣「餐飲與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2025/01/14 【商業數據圖解】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貨運高點回落 2024/12/24 【商業數據圖解】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4/12/19 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4/12/19

研究報告-電商btn電商產業
E-Commerce

台灣「跨境電商進出口」關鍵數據解析

台灣「跨境電商進出口」關鍵數據解析

3個台灣「跨境電商進出口」關鍵數據新情報news! 💡 2024台灣跨境電商進口趨勢:進口包裹總量年增13%、扭轉連續三年衰退走勢,進口金額年增12%達656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 2024台灣跨境電商出口趨勢:出口包裹總量年減2.6%連續4年衰退,近20年出口包裹價量CAGR均低於2%,成長動能平緩 💡 中日美三邊跨境EC市場:跨境EC進出口規模持續增長,跨境電商平台托管模式成為中小企業對外貿易推進引擎 根據statista推估,2030年全球B2C跨境電子商務市場規模推估將達7.9兆美元,遠高於2021年僅7,850億美元的表現,2022至2030年間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推估達26.2%,反映出蓬勃的市場活力。帶動市場規模大幅擴張的主因包括各國網購人口的持續增長、消費者對於跨境電商服務認知度提高、跨境物流供應鏈效率提升使消費者得以藉由更加廉宜的價格&更快的速度取得海外商品、以及越來越多企業投身跨境電商以獲取全球消費商機等,使跨境電商成為推進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引擎。 此外,根據DHL發布2024年跨境電商調查報告顯示(針對24國1.2萬名消費者進行調查),高達55%的消費者曾於海外電商平台購物,其中約48%的消費者每月於海外網購平台至少消費1次、16%的消費者為每週甚至更加頻繁的從事海外網購。報告中指出,雖然消費者更經常透過國內電商平台購買,但對於海外商品的需求規模與走勢仍相當明確,約有27%的消費者計劃於未來一年內更加頻繁的進行海外網購、約有47%的消費者表示將維持目前的海外網購頻率。消費來源國方面,中國為全球消費者最常進行海外購物的市場,佔比達57%,美國以37%位居第二。購買商品類別方面,服飾鞋履以57%的佔比遙遙領先,其下依序為3C電子產品(30%)、運動娛樂與休閒用品(26%)、美妝保養品(25%)、家庭用品(18%)、家具家飾(15%)、書籍(15%)、保健品(14%)以及食品飲料(11%)等。消費者選擇海外網購的主因以價格優勢為主,佔比達53%,其下為商品選擇更多(42%)、國內無法取得(40%)以及產品品質更好(32%)等。另一方面,調查消費者未曾從事海外網購的主因,多為擔心詐騙/假貨(49%)以及配送時間較長(48%),其他原因包括需額外負擔關稅(41%)、退貨成本高昂(31%)以及退貨程序複雜(30%)等。 台灣方面,2014至2024年十年期間,進口小型包裹總量自1582萬件翻漲至5847萬件,成長幅度高達269.5%;同期間進口包裹金額自221億元增長至656億元,十年期間成長幅度達196.8%。2024年進口包裹總量在大型電商業者積極布局推進下,較2023年增長13%,成功扭轉自2020年實施進口包裹實名認證與預先委任制度後連續三年進口量下滑的衰退走勢,進口包裹金額同步年增12%至656億元新高,首度突破600億元大關。顯著的價量增長幅度反映出2024年台灣進口跨境電商穩健的消費能量。不過,雖然進口包裹總量與金額均大幅攀升,但進口包裹單價自2014年的1396元降至2024年僅1122元。關務署指出,2024年完稅價格低於2000元免稅門檻的低價包裹約5500萬件,佔整體包裹進口總量比例超過90%,顯示目前台灣進口包裹組成結構以低價小型包裹為主,政府承諾將持續監控低價商品進口情形,並研擬適當措施以防止市場受到不公平競爭影響。 另一方面,不同於進口包裹近十年的強勢增長走勢,同期間台灣出口小型包裹價量規模與增幅均相對較低,間接反映出業者取道跨境電商(包裹直送模式)銷往海外市場的成長力道相對有限。本次調查顯示,2014至2024年十年期間,出口包裹總量自553萬件增至570萬件,增幅僅3.2%(CAGR約0.3%);同期間出口包裹金額自152億元增至178億元,增幅約17.5%(CAGR約1.6%),顯示業者現階段尚未充分掌握全球跨境電商蓬勃發展的旺盛增長力道。不過主要綜合電商平台中,Pinkoi、誠品線上及博客來仍擁有相對出色的海外流量佔比表現。其中位居首位的Pinkoi 2024Q4海外流量佔比達29.8%,領先優勢顯著,並於2025年推出Pinkoi Direct跨境直送服務,採取由Pinkoi承攬跨境物流配送、負擔國際運費、進口關稅及目的地物流配送的全托管與半托管服務模式,有效帶動直送航線所在地區的跨境訂單量顯著增長。 未來流通研究所針對台灣「跨境電商進出口」關鍵數據進行調查分析,並持續追蹤歷年跨境快遞小型包裹進出口件數、總金額,及每件包裹平均單價變化,結合大型綜合電商平台海外流量佔比變化、中美日跨境電商消費額等關鍵指標進行分析,做為掌握產業變化動向的參考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與電商次產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2025/02/25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 2025/02/21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與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2025/02/18 【關鍵排行圖解】台灣「2024H2購物季綜合電商流量」解析 2025/02/03 【商業數據圖解】2050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 2025/01/16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餐飲與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2025/01/14
台灣「零售與電商次產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台灣「零售與電商次產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4個「台灣零售&電商次產業中短期趨勢回顧展望」關鍵情報: 💡 第一象限:汽車零售、自動販賣機、烘焙零售、寵物&用品零售、超市、超商、電商等業別中短期增幅皆優於零售業均值 💡 第二象限:家具專賣、免稅商店、消費合作社疫情後短期成長強勁,家具專賣零售業2024年增長14.4%表現亮眼 💡 第三象限:服飾專賣、3C家電專賣零售業強化網路銷售布局帶動營運回穩,汽車百貨、運動/戶外用品業面臨轉型挑戰 💡 第四象限:百貨公司、TV購物/直銷、中西藥零售業疫情前穩健擴張,2024年疫情後成長表現回落 2024年台灣整體零售產業規模創下新台幣4兆8530億元新高,不僅為最具規模的流通服務業別,亦為覆蓋次產業別範圍最廣、服務樣貌最多元的產業型態。2024年疫情對終端消費市場影響明顯轉趨淡化,多數零售&電商次產業別恢復至長期產業發展路徑,也使2024年成為重新觀察高齡化社會下消費性產業長期趨勢的關鍵時點。為避開疫情所導致的數據波動影響,本次調查以疫情前5年中期變化數據(2014-2019年各業別CAGR)與2024年疫情影響淡化後的短期變化數據(2024單年度變化率)做為評估指標,藉由雙軸分析呈現各零售業別在未受疫情影響前以及疫情後的產業成長定位。此外,做為最貼近消費者的產業型態之一,零售產業不僅直接反映出終端市場需求變動,亦為驅動民間消費擴張的重要引擎,長期以來均為內需消費晴雨指標,因此本次調查以整體零售業平均數值做為象限原點,藉以衡量在商品銷售市場中各業別的相對變化。 本次調查業別中,位於第一象限的汽車零售、自動販賣機、烘焙零售、超級市場、便利商店、寵物&用品零售、電子商務等業別,不僅疫情前中期(2014-2019)年化成長率優於整體零售業水準,在穿越疫情影響週期後仍能夠維持高於產業均值的亮眼成長表現,顯示上述業別具備相對穩健的短中期營運動能與市場基礎,也展現出強韌的景氣抵禦能力,為台灣商品消費市場中最具備Alpha(α)成長特質的代表性零售業別。坐落於第二象限的家具專賣零售、免稅商店、消費合作社等業別,雖然中期成長動能平緩,但2024年短期產業規模增速提升,反映出上述業別於疫情後重新獲得加速成長動能。例如家具專賣零售業受惠於住宅小型化/小家庭化推動具高機能性與收納性的家具需求增長等因素推動,2024年產業年增幅達14.4%;消費合作社產業則掌握生鮮線上銷售發展契機,積極投入電商營運、自有品牌開發、當日配送等新型態服務,成功為產業創造出再次成長突圍的契機。 第三象限業別可概略劃分為「產業型態轉變」以及「陷入顯著衰退」兩項產業走勢。其中服飾專賣、3C家電專賣、居家修繕用品專賣等業別雖然中期CAGR變化幅度平緩甚至陷入衰退,但在業者近年強化網路銷售布局的共通性經營戰略推進下,2024年迎來較顯著回升。例如服飾專賣業網路銷售佔比自2019年的6.6%增至2024年達9.1%、3C家電專賣業同樣自6.2%增至8.7%等。不過,第三象限中部份產業型態短中期成長幅度均低於整體零售業平均水準,顯示產業持續面臨轉型挑戰。例如汽車零配件百貨零售、運動&戶外用品零售、文教育樂用品零售等業別,2014-2019年疫情前中期年化成長率呈現負值,疫情後短期產業規模亦陷入衰退,雖然部分係受到疫情期間形成的較高基期回落影響,但仍舊反映出上述業別近年因海外商品來台展開低價競爭、不同類型通路採高折扣戰略跨界競爭等因素導致產品銷售單位價格下滑、業者間競爭強度持續攀升的嚴峻營運挑戰。 本次調查中,第四象限業別包含百貨公司、TV購物/直銷以及中西藥局專賣零售業。上述業別2014-2019年中期年化成長率普遍具備優於整體零售產業的亮眼表現,但2024年產業短期變化幅度受疫情期間基期墊高與疫情後民眾消費模式轉變等因素影響,出現較顯著的增幅回落與規模衰退。例如百貨公司業受民眾出國旅遊與購物熱潮所形成的消費排擠效果影響,2024年產業規模年增幅降至1.2%;電視購物/直銷等業別受有線電視用戶規模縮減與產業EC化趨勢影響,產業短期成長幅度衰退3.5%;西藥零售業則在2022及2023連續兩年增長逾11%的高基期上出現約4.1%的下滑,反映出疫情紅利式微後、產業重回長期發展路徑的明確趨勢。 未來流通研究所針對主要零售&電商各次產業別,以2014-2019年間中期產業規模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結合2024單年度短期成長率(推估)進行雙軸矩陣分析,並以整體零售業平均數值做為象限原點,藉以評估在商品銷售內需消費市場中各零售業別的中短期發展走勢與成長力道,做為2025年產業趨勢回顧與展望之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台灣「零售與電商次產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2025/02/25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 2025/02/21 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 2025/02/21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與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2025/02/18 台灣「零售與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2025/02/18 【關鍵排行圖解】台灣「2024H2購物季綜合電商流量」解析 2025/02/03
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

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

3個「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關鍵情報: 💡批發零售&運輸倉儲業:2022年批發零售業外資投資額創歷史新高,美國為2024年零售&物流產業最大投資來源國 💡住宿餐飲&不動產業:2019年住宿餐飲業外資投資額創歷史新高,疫情後住宿餐飲&不動產業海外投資金額&件數陷入衰退 💡外資關鍵動向:外資增強對台批發零售業投資比例達34.5%,高於服務業均值7.8%,2024陸資流通服務業投資佔比降至1.5% 國際資本流動為全球化經濟系統運作的重要特徵,外資挹注帶來的資本累積有助於提升資本存量並帶動生產力與總體經濟成長,並在全球價值鏈中佔據有利位置。因此,外國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金額長期以來均為評估國家經濟競爭力、產業景氣與市場穩定性的重要指標。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最新調查報告指出,受到近期地緣政治風險、供應鏈運作以及各國政治局勢等外部因素影響,全球FDI走勢正處於關鍵轉折點。2024年全球FDI總額年減8%,反映出全球經濟格局的轉變與持續的不確定性。做為開發中地區FDI最大接受區域的亞洲,2024年流入資金總額年減7%,其中中國FDI驟降29%,與2022年高峰期相較縮減差距達40%;印度與東南亞國家FDI則逆勢擴增,分別年增13%及2%。UNCTAD指出,受惠於融資環境改善及企業併購活動回溫,預估2025年全球FDI將呈現溫和成長。 觀察台灣批發零售、運輸倉儲、住宿餐飲等主要流通服務業別、以及與商業景氣高度關聯的不動產業外資來台數據可以看到,批發零售業為台灣流通服務業中最大外資投入標的與海外企業尋求增長機會的重要領域,近10年每年均吸引超過7億美元外資挹注。2024年吸引僑外投資挹注總額達8.5億美元,其中美國為最大投資來源國,佔整體批發零售業僑外投資總額比例近40%,加勒比海英國屬地、新加坡、香港與日本分居第2至5位。近年較具代表性外資對台批發零售業投資案例包括新加坡商蝦皮購物2021年推出「蝦皮店到店」自有門市,截至2024下半年全台門市數量已超過1600家;美商COUPANG增資台灣酷澎經營電子商務服務並自行管理倉儲,2023-2024年間合計投資新台幣106.3億元;擁有UNIQLO、GU等品牌的迅銷集團、以及宜得利家居等日系知名零售集團亦持續擴大在台展店。 運輸倉儲業受產業屬性及法規限制等因素影響,為流通服務業中外資投資件數最低的產業型態。2024年僑外投資總額達5340萬美元。其中美國為最大投資來源國,佔整體僑外投資總額比例達43.2%,香港、日本及荷蘭分居第2至4位。近年較具代表性外資對台運輸倉儲業投資案例包括2024年日本三井物產宣布收購夏暉HAVI台灣與鴻進運輸全數股份;2025年日本佐川急便母公司SG控股宣布以9億美元收購鴻霖全球運輸,以強化國際物流業務並拓展海外市場等。 住宿餐飲業2024年僑外投資總額達3543萬美元,其中澳洲位居最大投資來源國,佔整體僑外投資總額比例達39.7%,其下依序為日本及香港。近年較具代表性的投資案例包括2014年來台展店的亞洲藏壽司,長期目標朝百店規模邁進;2017年來台營運的壽司郎,目前在台店數共49家,為壽司郎海外門店數最多的地區;以すき家為切入台灣市場先鋒的台灣善商於2014年來台,並於2016年進一步引進はま寿司品牌;飯店領域中則包括大倉久和、JR東日本、格拉斯麗、和苑三井、索拉利亞西鐵、相鐵飯店等品牌均已陸續來台營運。除日本外,菲律賓快樂蜂餐飲集團繼2021年併購迷客夏後,2025年再度以新台幣1.038億元取得雙月食品社70%的股份。四季酒店等知名連鎖飯店品牌亦陸續宣布來台營運。 此外,2024年陸資對台批發零售、運輸倉儲、住宿餐飲業合計投資金額年減7.4%至1434.8萬美元,為2020年後連續第5年下滑,與本次調查期間內2015年1.7億美元的高點存在顯著差距。2024年陸資佔整體外資(僑外資+陸資)對台主要流通服務業投資總額比例達1.5%,同樣與調查期間內2014年13.7%的高點存在較大差距,反映出陸資近年對台流通服務業投資佔比快速滑落的明確走勢。 未來流通研究所針對近十年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關鍵數據進行分析,涵蓋僑外資與陸資來台投資金額&案件數變化趨勢、投資來源國結構、外資來台營運成果等指標,並彙整近年較具代表性之外資來台案例,應用具體數據及產業動向勾勒出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實際風貌。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Login 相關文章Relevant Articles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2025/02/21 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2025/02/21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與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2025/02/18 台灣「零售與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2025/02/18 【關鍵排行圖解】台灣「2024H2購物季綜合電商流量」解析2025/02/03 台灣「2024H2購物季綜合電商流量」解析2025/02/03
台灣「零售與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台灣「零售與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3個2024年台灣「零售&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數據」關鍵情報: 💡 2024整體零售產業結構:疫後增長紅利結束,零售產業年增幅回落長期發展區間,綜合商品零售業連續三年強勁增長 💡 2024實體零售產業結構:免稅商店、寵物用品、超商、超市成長續強;百貨公司、服飾專賣、汽機車配件百貨增長趨緩 💡 2024網路銷售產業結構:實體店零售網路銷售年增4.3%、純電商年增2.6%均高於零售業平均,TV購物&直銷連續兩年衰退 2024年台灣零售產業規模年增2.6%至新台幣4兆8530億元新高,帶動營業額超越千億規模的零售集團首度達到5家,分別為統一超商、全聯實業、好市多、富邦媒體科技(momo購物網)以及全家便利商店。此外,新光三越與家樂福2024營業額亦已逼近千億門檻。 不過,整體零售業規模年增幅遠低於2022及2023年8.3%及6.2%的成長水準,顯示疫情後受惠於短期報復性消費及數位轉型紅利帶來的高速增長走勢已趨近尾聲,成長動能重回由人口結構&所得變化、民眾消費習慣等基本面因素驅動的長期成長趨勢。 未來流通研究所定期彙整台灣「零售&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並透過產業樹狀圖呈現,做為觀測整體零售產業結構與脈絡的基礎。樹狀圖可快速清晰的掌握零售各次產業別產業規模及成長率等關鍵數據,並藉由各路徑間數據計算,得知不同次產業別相對於各層產業結構的精準佔比。 例如本次調查中,2024年「便利商店」佔整體「綜合商品零售業」(涵蓋百貨、超商、量販&超市、其他綜合零售)規模比例為27.5%,「綜合商品零售業」 佔整體「實體店零售業」產業規模比例為36.0%,「實體店零售業」佔「總體零售業」產業規模比例則為88.3%。由上述數據即可以推算出,「便利商店」佔「總體零售業」產業規模比例為8.7%(27.5% x 36.0% x 88.3%)。此外,若合計各次產業網路銷售額,並與總體零售業產業規模進行比較,可得知整體零售業的網路銷售比例(亦即電商滲透率)。因此,藉由樹狀圖的梳理與呈現,可快速有效地獲取全年度零售產業各關鍵數據,做為判讀產業細部情勢的重要參考基準。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台灣「零售與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2025/02/18 【關鍵排行圖解】台灣「2024H2購物季綜合電商流量」解析 2025/02/03 台灣「2024H2購物季綜合電商流量」解析 2025/02/03 【商業數據圖解】2050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 2025/01/16 2050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 2025/01/16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電商物流」產業地圖:三分天下、江山重組 2024/12/17
台灣「2024H2購物季綜合電商流量」解析

台灣「2024H2購物季綜合電商流量」解析

3個「台灣2024H2購物季綜合電商流量」關鍵情報:💡TOP 12綜合電商流量變化:2024H2整體流量回升幅度有限,蝦皮、momo、Costco、酷澎、iOPEN Mall復甦相對較強💡實體零售B2C電商流量變化:流量成長表現亮眼,Costco蟬聯冠軍,UNIQLO、誠品、家樂福、GU、屈臣氏流量再創新高💡海外EC網站台灣流量盤點:淘寶海外站台灣流量佔比逾30%,與美國Amazon、日本Amazon/樂天、iHerb並列造訪量TOP5歷經疫情帶來的流量紅利高峰後,2023至2024上半年台灣大型電商平台流量規模顯著下滑,致電商產業同步面對統計起始以來最低成長幅度。不過,2024下半年後產業景氣逐步回暖,帶動部分大型綜合電商、實體電商以及跨境電商平台流量顯著復甦,甚至創下月流量新高紀錄,使2024H2成為台灣電商產業重回長期發展軌跡的重要觀察時機點。以月流量做為觀察指標可以看到,台灣大型電商平台間流量規模差距正持續拉開:TOP 6大型綜合電商平台月流量已全數超越千萬人次量級,排名7-12位平台月流量則大幅降至百萬人次量級,反映出整體流量結構持續朝向大型平台集中的明確趨勢。本次調查顯示,蝦皮購物及momo購物網持續穩居台灣TOP 2高流量平台寶座,其下依序為Yahoo奇摩購物、PChome、博客來以及露天市集,月流量均超過千萬人次,同為台灣最具流量優勢的綜合電商平台。流量成長表現方面,好市多線上購物、誠品線上、酷澎(Coupang台灣)以及統一超商集團旗下iOPEN Mall雖然流量規模低於上述TOP 6大型綜合電商平台,但在獨特的營運策略推進下,2024H2展現亮眼流量增長績效。其中酷澎首度納入調查即進榜本次流量TOP 12綜合電商平台,除象徵酷澎近年在台灣電商市場中重要性與能見度的強勢增長外,也間接反映出台灣消費者對於海外商品的採購熱度正快速提升,對整體線上商品市場的發展具備指標性意義。本次調查結果亦顯示,實體零售企業B2C電商事業不僅營收規模已成為台灣整體網路銷售產業中重要的組成板塊,流量成長幅度亦高於整體電商產業平均水準。包括好市多線上購物、UNIQLO/GU網路商店、誠品線上、家樂福線上購物、屈臣氏網路商店、IKEA線上購物、特力屋線上購物等綜合商品與專賣實體通路在內,2024Q4線上銷售平台流量均創下新高,顯示台灣大型實體零售業者疫情後持續加速「EC化」轉型。尤其是在商品體積較大的量販門店與大型家具&家用品零售通路中,可以看到業者正積極藉由配送到府的線上採購便利性降低大量採購/購買大型商品門檻,以此放大門市中原有的大宗規律採購優勢,推動「電商化」成為量販與家具通路業者近年繼門市小型化後,另一支重要的轉型發展箭頭。受惠於跨境物流/集運/代購服務、多語系網站的蓬勃發展,近年跨境EC直購便利度快速提高,台灣消費者對於透過線上通路採購海外商品的熟悉度與普及率亦同步攀升。因此本次調查首度針對主要海外綜合電商網站的台灣消費者造訪流量與佔比指標進行調查(部分跨國電商因流量難以統計劃分未納入本次排行),藉由實際流量數據變化剖析台灣民眾海外電商消費動向。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日本及美國為台灣消費者主要海外商品採購目標市場。其中在台佈署大量行銷資源的淘寶海外站2024Q4以高達32.3%的台灣流量佔比遙遙領先,台灣消費者月均造訪流量逾4.4百萬人次;美國Amazon台灣月均造訪流量同樣達4百萬人次,位居第2;排名第3的日本Amazon台灣月均造訪流量亦達2百萬人次。值得一提的是,若與台灣綜合電商平台相較,上述3大海外綜合電商平台所擁有的台灣造訪流量均能夠入榜TOP12排名,不僅顯示海外跨境直購已成為台灣電商市場中重要的構成板塊,亦逐步瓜分本地電商流量及線上消費總量,為本土電商企業不可忽視的競爭對手。觀察電商平台流量數據不僅可從中發掘龐大網路購物市場的流量冠軍與潛力新星,更可在高競爭強度的數位行銷戰場中,觀察各家企業為獲取流量所進行的戰略布局。未來流通研究所爬取2024H2台灣主要綜合電商平台與實體零售企業B2C電商流量數據,並首度結合主要海外綜合電商網站台灣消費者造訪月均流量進行分析,做為觀察台灣整體電商平台流量變化的重要參照基礎。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Login 相關文章Relevant Articles 【關鍵排行圖解】台灣「2024H2購物季綜合電商流量」解析2025/02/03 台灣「2024H2購物季綜合電商流量」解析2025/02/03 【商業數據圖解】2050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2025/01/16 2050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2025/01/16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電商物流」產業地圖:三分天下、江山重組2024/12/17 台灣「電商物流」產業地圖:三分天下、江山重組2024/12/17
2050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

2050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

3個「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關鍵情報: 💡 產業勞動力:2050年人口總量跌破2000萬,零售/物流/餐飲就業人數合計減少88.3萬人,醫療照護人力需求增加33.3萬人 💡 產業成長力:參考日本發展軌跡,核心服務業成長趨緩;電商、超商、藥妝藥局、快餐速食、咖啡館、宅配快遞逆勢擴張 💡 產業應變力:正向應對長期缺工新常態,零售業人力資產化、物流業科技賦能化、餐飲業高度連鎖化成為產業共通性戰略 在經濟發展歷程中,人口紅利不僅是支撐經濟增長的重要生產要素,亦直接牽動部分特定產業別的興衰榮枯。2020年台灣首度邁入人口負成長階段,並於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比例達20%)。根據國發會推估,台灣總人口數將於2050年跌破2000萬人,其中工作人口總數(15至64歲)將較2023年縮減572.9萬人至約1060萬人,逼近跌破千萬人門檻,推估2030年整體勞動力市場將面臨高達約48萬的人力缺口。批發零售、運輸物流、餐飲住宿等核心流通服務業具備高度勞動力密集的產業營運特質,2023年就業人數合計高達251.8萬人。適齡勞動人口規模的急遽縮減、加上台灣偏低的勞動參與率勢必將大幅衝擊上述業別的就業供需市場,預期整體服務產業將迎來勞動力嚴重不足以及消費動能趨緩的艱鉅挑戰。 參照日本、德國、義大利、法國等全球少數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國家經驗,受高齡人口佔比增加、撫養負擔加重等因素影響,多數地區內需消費量體均無可避免地面臨成長趨緩甚至萎縮挑戰。不過,在整體產業成長基準下調的同時,仍存在令市場驚艷的特定結構性機會。例如日本於過去15年間面臨通縮、可支配收入下滑、人口老齡化等危機,致多項內需型產業成長力道疲弱,但仍有部分企業成功掌握高齡、單身、小家庭化等社會結構與消費需求轉變趨勢,多家特定類型流通企業甚至展現出數十倍以上的增幅。 未來流通研究所結合日本邁入超高齡社會至今(2007-2023年)產業數據及台灣產業特性與消費偏好,推估2023-2050年核心流通產業勞動力及成長力趨勢。研究結果顯示,批發零售業方面,預估2050年整體就業人數將較2023年縮減約59.8萬人至110.6萬人,其中電商仍為成長力道最強勁的零售業別,但2023-2050年間產業規模CAGR降至5.8%。增幅下滑主因除了消費景氣之外,尚包括物流資源短缺及運輸成本高漲等供給端因素。實體通路中,預估超市、超商、藥妝藥局將成為增長表現較為優異的三箭頭。 運輸物流業方面,預估2050年就業人數將較2023年縮減約10.4萬人至19.3萬人,其中勞動力缺口最大的即為具有年齡限制且尚無替代解決方案的司機駕駛人員。與其他流通產業相較,運輸物流業雖勞動力需求規模不大,但深刻面臨欠缺高齡替代方案、欠缺年輕就業以及欠缺薪資拉升以創造就業流入的三無窘境。因此,導入智慧無人化與省力化技術解決方案,由勞動力密集的傳統物流業轉向科技物流業,將是超高齡社會下物流運輸產業景氣興衰的重要轉折關鍵。 餐飲住宿業方面,預估2050年就業人數將較2023年縮減約18.2萬人至33.6萬人。餐飲住宿業長期以來均為台灣勞動力最為不足的核心服務業別。尤其在疫情後景氣復甦、業者擴增營業規模的需求下,2023年職缺率一度創下近8.0%的新高,部分業者甚至因嚴重缺工問題而被迫暫停營業、大幅衝擊營運表現。在產業規模擴張增加勞動力需求、以及較低薪資水準使產業遭受醫療照護等其他服務行業就業磁吸效應等因素影響,餐飲住宿業近年勞動供需失衡情勢持續惡化,勞動力不足將成為未來餐飲住宿業發展的重要瓶頸。產業規模方面,各項餐飲次產業發展軌道與日本市場相似,以高度連鎖化的快餐速食及咖啡館為成長較佳的產業型態,而近年成長力道已逐步趨緩的手搖飲及酒吧行業,則受到年輕目標客群持續萎縮影響,產業發展壓力加劇。整體而言,標準流程化的餐飲服務成為重要發展指標,除滿足高度便捷、平價、品質一致的餐飲需求外,也成為產業應對勞動力不足的重要解方;其次,預估餐飲產業集中度以及連鎖化率將持續攀升,賦予大型連鎖餐飲集團更高成長空間;此外,不斷外擴的市場邊界也成為企業再度成長契機,例如跨足中食市場(日文用語,意指購買後返家食用的成品或半成品),以及將海外市場布局納入成為長期營收板塊等策略做法。 未來流通研究所結合人口規模推估、就業及薪資數據、消費動向、產業成長因子及日本特定產業發展走勢等大量基盤數據,建置台灣「2023-2050年超高齡社會」流通產業的勞動就業變化及產業規模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推估模型,涵蓋批發零售、運輸物流、餐飲住宿3項核心業別。並於2025年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的重要時機點提出關鍵數據及趨勢預判,做為企業擘劃長期經營戰略的參考基石。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2050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 2025/01/16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餐飲與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2025/01/14 台灣「餐飲與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2025/01/14 【商業數據圖解】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貨運高點回落 2024/12/24 【商業數據圖解】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4/12/19 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4/12/19

研究報告-物流btn物流產業
Logistics

台灣「跨境電商進出口」關鍵數據解析

台灣「跨境電商進出口」關鍵數據解析

3個台灣「跨境電商進出口」關鍵數據新情報news! 💡 2024台灣跨境電商進口趨勢:進口包裹總量年增13%、扭轉連續三年衰退走勢,進口金額年增12%達656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 2024台灣跨境電商出口趨勢:出口包裹總量年減2.6%連續4年衰退,近20年出口包裹價量CAGR均低於2%,成長動能平緩 💡 中日美三邊跨境EC市場:跨境EC進出口規模持續增長,跨境電商平台托管模式成為中小企業對外貿易推進引擎 根據statista推估,2030年全球B2C跨境電子商務市場規模推估將達7.9兆美元,遠高於2021年僅7,850億美元的表現,2022至2030年間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推估達26.2%,反映出蓬勃的市場活力。帶動市場規模大幅擴張的主因包括各國網購人口的持續增長、消費者對於跨境電商服務認知度提高、跨境物流供應鏈效率提升使消費者得以藉由更加廉宜的價格&更快的速度取得海外商品、以及越來越多企業投身跨境電商以獲取全球消費商機等,使跨境電商成為推進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引擎。 此外,根據DHL發布2024年跨境電商調查報告顯示(針對24國1.2萬名消費者進行調查),高達55%的消費者曾於海外電商平台購物,其中約48%的消費者每月於海外網購平台至少消費1次、16%的消費者為每週甚至更加頻繁的從事海外網購。報告中指出,雖然消費者更經常透過國內電商平台購買,但對於海外商品的需求規模與走勢仍相當明確,約有27%的消費者計劃於未來一年內更加頻繁的進行海外網購、約有47%的消費者表示將維持目前的海外網購頻率。消費來源國方面,中國為全球消費者最常進行海外購物的市場,佔比達57%,美國以37%位居第二。購買商品類別方面,服飾鞋履以57%的佔比遙遙領先,其下依序為3C電子產品(30%)、運動娛樂與休閒用品(26%)、美妝保養品(25%)、家庭用品(18%)、家具家飾(15%)、書籍(15%)、保健品(14%)以及食品飲料(11%)等。消費者選擇海外網購的主因以價格優勢為主,佔比達53%,其下為商品選擇更多(42%)、國內無法取得(40%)以及產品品質更好(32%)等。另一方面,調查消費者未曾從事海外網購的主因,多為擔心詐騙/假貨(49%)以及配送時間較長(48%),其他原因包括需額外負擔關稅(41%)、退貨成本高昂(31%)以及退貨程序複雜(30%)等。 台灣方面,2014至2024年十年期間,進口小型包裹總量自1582萬件翻漲至5847萬件,成長幅度高達269.5%;同期間進口包裹金額自221億元增長至656億元,十年期間成長幅度達196.8%。2024年進口包裹總量在大型電商業者積極布局推進下,較2023年增長13%,成功扭轉自2020年實施進口包裹實名認證與預先委任制度後連續三年進口量下滑的衰退走勢,進口包裹金額同步年增12%至656億元新高,首度突破600億元大關。顯著的價量增長幅度反映出2024年台灣進口跨境電商穩健的消費能量。不過,雖然進口包裹總量與金額均大幅攀升,但進口包裹單價自2014年的1396元降至2024年僅1122元。關務署指出,2024年完稅價格低於2000元免稅門檻的低價包裹約5500萬件,佔整體包裹進口總量比例超過90%,顯示目前台灣進口包裹組成結構以低價小型包裹為主,政府承諾將持續監控低價商品進口情形,並研擬適當措施以防止市場受到不公平競爭影響。 另一方面,不同於進口包裹近十年的強勢增長走勢,同期間台灣出口小型包裹價量規模與增幅均相對較低,間接反映出業者取道跨境電商(包裹直送模式)銷往海外市場的成長力道相對有限。本次調查顯示,2014至2024年十年期間,出口包裹總量自553萬件增至570萬件,增幅僅3.2%(CAGR約0.3%);同期間出口包裹金額自152億元增至178億元,增幅約17.5%(CAGR約1.6%),顯示業者現階段尚未充分掌握全球跨境電商蓬勃發展的旺盛增長力道。不過主要綜合電商平台中,Pinkoi、誠品線上及博客來仍擁有相對出色的海外流量佔比表現。其中位居首位的Pinkoi 2024Q4海外流量佔比達29.8%,領先優勢顯著,並於2025年推出Pinkoi Direct跨境直送服務,採取由Pinkoi承攬跨境物流配送、負擔國際運費、進口關稅及目的地物流配送的全托管與半托管服務模式,有效帶動直送航線所在地區的跨境訂單量顯著增長。 未來流通研究所針對台灣「跨境電商進出口」關鍵數據進行調查分析,並持續追蹤歷年跨境快遞小型包裹進出口件數、總金額,及每件包裹平均單價變化,結合大型綜合電商平台海外流量佔比變化、中美日跨境電商消費額等關鍵指標進行分析,做為掌握產業變化動向的參考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與電商次產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2025/02/25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 2025/02/21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與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2025/02/18 【關鍵排行圖解】台灣「2024H2購物季綜合電商流量」解析 2025/02/03 【商業數據圖解】2050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 2025/01/16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餐飲與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2025/01/14
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

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

3個「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關鍵情報: 💡批發零售&運輸倉儲業:2022年批發零售業外資投資額創歷史新高,美國為2024年零售&物流產業最大投資來源國 💡住宿餐飲&不動產業:2019年住宿餐飲業外資投資額創歷史新高,疫情後住宿餐飲&不動產業海外投資金額&件數陷入衰退 💡外資關鍵動向:外資增強對台批發零售業投資比例達34.5%,高於服務業均值7.8%,2024陸資流通服務業投資佔比降至1.5% 國際資本流動為全球化經濟系統運作的重要特徵,外資挹注帶來的資本累積有助於提升資本存量並帶動生產力與總體經濟成長,並在全球價值鏈中佔據有利位置。因此,外國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金額長期以來均為評估國家經濟競爭力、產業景氣與市場穩定性的重要指標。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最新調查報告指出,受到近期地緣政治風險、供應鏈運作以及各國政治局勢等外部因素影響,全球FDI走勢正處於關鍵轉折點。2024年全球FDI總額年減8%,反映出全球經濟格局的轉變與持續的不確定性。做為開發中地區FDI最大接受區域的亞洲,2024年流入資金總額年減7%,其中中國FDI驟降29%,與2022年高峰期相較縮減差距達40%;印度與東南亞國家FDI則逆勢擴增,分別年增13%及2%。UNCTAD指出,受惠於融資環境改善及企業併購活動回溫,預估2025年全球FDI將呈現溫和成長。 觀察台灣批發零售、運輸倉儲、住宿餐飲等主要流通服務業別、以及與商業景氣高度關聯的不動產業外資來台數據可以看到,批發零售業為台灣流通服務業中最大外資投入標的與海外企業尋求增長機會的重要領域,近10年每年均吸引超過7億美元外資挹注。2024年吸引僑外投資挹注總額達8.5億美元,其中美國為最大投資來源國,佔整體批發零售業僑外投資總額比例近40%,加勒比海英國屬地、新加坡、香港與日本分居第2至5位。近年較具代表性外資對台批發零售業投資案例包括新加坡商蝦皮購物2021年推出「蝦皮店到店」自有門市,截至2024下半年全台門市數量已超過1600家;美商COUPANG增資台灣酷澎經營電子商務服務並自行管理倉儲,2023-2024年間合計投資新台幣106.3億元;擁有UNIQLO、GU等品牌的迅銷集團、以及宜得利家居等日系知名零售集團亦持續擴大在台展店。 運輸倉儲業受產業屬性及法規限制等因素影響,為流通服務業中外資投資件數最低的產業型態。2024年僑外投資總額達5340萬美元。其中美國為最大投資來源國,佔整體僑外投資總額比例達43.2%,香港、日本及荷蘭分居第2至4位。近年較具代表性外資對台運輸倉儲業投資案例包括2024年日本三井物產宣布收購夏暉HAVI台灣與鴻進運輸全數股份;2025年日本佐川急便母公司SG控股宣布以9億美元收購鴻霖全球運輸,以強化國際物流業務並拓展海外市場等。 住宿餐飲業2024年僑外投資總額達3543萬美元,其中澳洲位居最大投資來源國,佔整體僑外投資總額比例達39.7%,其下依序為日本及香港。近年較具代表性的投資案例包括2014年來台展店的亞洲藏壽司,長期目標朝百店規模邁進;2017年來台營運的壽司郎,目前在台店數共49家,為壽司郎海外門店數最多的地區;以すき家為切入台灣市場先鋒的台灣善商於2014年來台,並於2016年進一步引進はま寿司品牌;飯店領域中則包括大倉久和、JR東日本、格拉斯麗、和苑三井、索拉利亞西鐵、相鐵飯店等品牌均已陸續來台營運。除日本外,菲律賓快樂蜂餐飲集團繼2021年併購迷客夏後,2025年再度以新台幣1.038億元取得雙月食品社70%的股份。四季酒店等知名連鎖飯店品牌亦陸續宣布來台營運。 此外,2024年陸資對台批發零售、運輸倉儲、住宿餐飲業合計投資金額年減7.4%至1434.8萬美元,為2020年後連續第5年下滑,與本次調查期間內2015年1.7億美元的高點存在顯著差距。2024年陸資佔整體外資(僑外資+陸資)對台主要流通服務業投資總額比例達1.5%,同樣與調查期間內2014年13.7%的高點存在較大差距,反映出陸資近年對台流通服務業投資佔比快速滑落的明確走勢。 未來流通研究所針對近十年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關鍵數據進行分析,涵蓋僑外資與陸資來台投資金額&案件數變化趨勢、投資來源國結構、外資來台營運成果等指標,並彙整近年較具代表性之外資來台案例,應用具體數據及產業動向勾勒出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實際風貌。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Login 相關文章Relevant Articles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2025/02/21 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2025/02/21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與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2025/02/18 台灣「零售與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2025/02/18 【關鍵排行圖解】台灣「2024H2購物季綜合電商流量」解析2025/02/03 台灣「2024H2購物季綜合電商流量」解析2025/02/03
2050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

2050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

3個「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關鍵情報: 💡 產業勞動力:2050年人口總量跌破2000萬,零售/物流/餐飲就業人數合計減少88.3萬人,醫療照護人力需求增加33.3萬人 💡 產業成長力:參考日本發展軌跡,核心服務業成長趨緩;電商、超商、藥妝藥局、快餐速食、咖啡館、宅配快遞逆勢擴張 💡 產業應變力:正向應對長期缺工新常態,零售業人力資產化、物流業科技賦能化、餐飲業高度連鎖化成為產業共通性戰略 在經濟發展歷程中,人口紅利不僅是支撐經濟增長的重要生產要素,亦直接牽動部分特定產業別的興衰榮枯。2020年台灣首度邁入人口負成長階段,並於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比例達20%)。根據國發會推估,台灣總人口數將於2050年跌破2000萬人,其中工作人口總數(15至64歲)將較2023年縮減572.9萬人至約1060萬人,逼近跌破千萬人門檻,推估2030年整體勞動力市場將面臨高達約48萬的人力缺口。批發零售、運輸物流、餐飲住宿等核心流通服務業具備高度勞動力密集的產業營運特質,2023年就業人數合計高達251.8萬人。適齡勞動人口規模的急遽縮減、加上台灣偏低的勞動參與率勢必將大幅衝擊上述業別的就業供需市場,預期整體服務產業將迎來勞動力嚴重不足以及消費動能趨緩的艱鉅挑戰。 參照日本、德國、義大利、法國等全球少數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國家經驗,受高齡人口佔比增加、撫養負擔加重等因素影響,多數地區內需消費量體均無可避免地面臨成長趨緩甚至萎縮挑戰。不過,在整體產業成長基準下調的同時,仍存在令市場驚艷的特定結構性機會。例如日本於過去15年間面臨通縮、可支配收入下滑、人口老齡化等危機,致多項內需型產業成長力道疲弱,但仍有部分企業成功掌握高齡、單身、小家庭化等社會結構與消費需求轉變趨勢,多家特定類型流通企業甚至展現出數十倍以上的增幅。 未來流通研究所結合日本邁入超高齡社會至今(2007-2023年)產業數據及台灣產業特性與消費偏好,推估2023-2050年核心流通產業勞動力及成長力趨勢。研究結果顯示,批發零售業方面,預估2050年整體就業人數將較2023年縮減約59.8萬人至110.6萬人,其中電商仍為成長力道最強勁的零售業別,但2023-2050年間產業規模CAGR降至5.8%。增幅下滑主因除了消費景氣之外,尚包括物流資源短缺及運輸成本高漲等供給端因素。實體通路中,預估超市、超商、藥妝藥局將成為增長表現較為優異的三箭頭。 運輸物流業方面,預估2050年就業人數將較2023年縮減約10.4萬人至19.3萬人,其中勞動力缺口最大的即為具有年齡限制且尚無替代解決方案的司機駕駛人員。與其他流通產業相較,運輸物流業雖勞動力需求規模不大,但深刻面臨欠缺高齡替代方案、欠缺年輕就業以及欠缺薪資拉升以創造就業流入的三無窘境。因此,導入智慧無人化與省力化技術解決方案,由勞動力密集的傳統物流業轉向科技物流業,將是超高齡社會下物流運輸產業景氣興衰的重要轉折關鍵。 餐飲住宿業方面,預估2050年就業人數將較2023年縮減約18.2萬人至33.6萬人。餐飲住宿業長期以來均為台灣勞動力最為不足的核心服務業別。尤其在疫情後景氣復甦、業者擴增營業規模的需求下,2023年職缺率一度創下近8.0%的新高,部分業者甚至因嚴重缺工問題而被迫暫停營業、大幅衝擊營運表現。在產業規模擴張增加勞動力需求、以及較低薪資水準使產業遭受醫療照護等其他服務行業就業磁吸效應等因素影響,餐飲住宿業近年勞動供需失衡情勢持續惡化,勞動力不足將成為未來餐飲住宿業發展的重要瓶頸。產業規模方面,各項餐飲次產業發展軌道與日本市場相似,以高度連鎖化的快餐速食及咖啡館為成長較佳的產業型態,而近年成長力道已逐步趨緩的手搖飲及酒吧行業,則受到年輕目標客群持續萎縮影響,產業發展壓力加劇。整體而言,標準流程化的餐飲服務成為重要發展指標,除滿足高度便捷、平價、品質一致的餐飲需求外,也成為產業應對勞動力不足的重要解方;其次,預估餐飲產業集中度以及連鎖化率將持續攀升,賦予大型連鎖餐飲集團更高成長空間;此外,不斷外擴的市場邊界也成為企業再度成長契機,例如跨足中食市場(日文用語,意指購買後返家食用的成品或半成品),以及將海外市場布局納入成為長期營收板塊等策略做法。 未來流通研究所結合人口規模推估、就業及薪資數據、消費動向、產業成長因子及日本特定產業發展走勢等大量基盤數據,建置台灣「2023-2050年超高齡社會」流通產業的勞動就業變化及產業規模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推估模型,涵蓋批發零售、運輸物流、餐飲住宿3項核心業別。並於2025年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的重要時機點提出關鍵數據及趨勢預判,做為企業擘劃長期經營戰略的參考基石。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2050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 2025/01/16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餐飲與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2025/01/14 台灣「餐飲與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2025/01/14 【商業數據圖解】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貨運高點回落 2024/12/24 【商業數據圖解】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4/12/19 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4/12/19
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貨運高點回落

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貨運高點回落

3個台灣「物流&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數據」新情報news! 💡 物流貨運產業高點回落:全球運價下跌致海洋水運、貨運承攬、船務代理業規模驟降,僅低溫倉儲&運輸輔助業維持成長 💡 交通客運產業創下新高:航空運輸、軌道運輸、計程車業規模創歷史新高,汽車客運業同步大幅回升 💡 產業整體收支盈虧變化:公車客運&郵政業陷入虧損外,各次產業別均展現穩定盈利能力,惟整體產業營業盈餘率降至6.9% 物流&交通產業在產業經濟研究領域中屬於領先指標(Leading Indicator)型產業。其中物流業掌握供應鏈運能及存貨水位,對於整體產業景氣具有一定程度的預先判斷參考價值,例如陸地運輸業營運狀況緊扣內需產銷變化、海空運&報關承攬業為衡量進出口貿易走勢的關鍵輔助指標、交通業則是觀察民眾在進行工作通勤、觀光消費等核心活動時的參考基礎。因此,觀察物流&交通業產業規模變化以及各次產業組成結構等關鍵數據,有助於全面了解台灣整體社會經濟與產業發展趨勢。 2023年台灣物流&交通產業規模發展走勢與2022年大相逕庭,展現出「物流貨運高點回落、交通客運強勢復甦」的明確走勢。整體產業規模受海洋水運及貨運承攬業大幅衰退影響,年減18.4%至新台幣1.65兆元。不過,以客運事業為主體的航空運輸&空運輔助、各類型軌道運輸&汽車客運等業別則受惠於疫情後跨境&通勤移動人潮復甦帶動以及疫情期間較低基期上迎來強勢反彈。其中航空運輸業規模年增40.0%,超越水上運輸及運輸輔助&承攬報關業別,重返第2大物流&交通次產業別寶座,僅次於陸地運輸業;倉儲產業疫情前後營運表現均相對穩定,惟一般倉儲業2023年營收規模在2022年較高基期上陷入小幅下滑,但低溫倉儲業仍展現強健增長力道;郵務&快遞外送產業2023年規模小幅縮減,反映出EC物流配送&外送平台市場於疫情後回落至產業長期成長軌道的發展走勢。 未來流通研究所固定彙整台灣「物流&交通業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並以產業樹狀圖方式呈現。樹狀圖不僅可快速清晰的呈現各次產業別與細項產業別的營收規模、變化率等關鍵數據,藉由各路徑數據間的簡單計算,更能夠進一步得出不同次產業別相對於各層產業結構的精準佔比,可做為觀測整體產業結構與脈絡的重要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商業數據圖解】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4/12/19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電商物流」產業地圖:三分天下、江山重組 2024/12/17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第三方(3PL)汽車貨運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2024/11/27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冷鏈物流」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2024/08/22 【產業地圖圖解】海外直擊「2024亞洲零售科技展」產業地圖 2024/07/07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流通產業「海外投資」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 2024/06/27
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3個「2023 台灣物流&交通產業市佔率」新情報news! 💡陸上運輸&倉儲:大型宅配業者策略性轉進利基服務、永聯物流開發穩居倉儲市佔冠軍、日本三井物產收購台灣夏暉物流 💡海空運輸&報關:運價下跌致海運&報關業規模重挫;跨境旅運量大增帶動航空業強勢復甦、星宇/虎航等新進業者表現亮眼 💡大眾交通運輸:高鐵市佔穩定擴張、台鐵市佔首度跌破30%;公車&計程車業市佔結構穩定、出行領域吸引大型車商跨足競爭 物流&交通產業歷經2020-2022年疫情期間供需變動衝擊形成的劇烈波動後,2023年各次產業領域迎來趨勢相異的復甦回溫及高峰回落。比較2022及2023年各次產業別市佔率結構與變動,有助於深入了解個別企業經營表現及整體產業趨勢,同時也能夠做為判斷各業別是否已走出疫情影響、重回中長期發展脈絡的參考基礎。 物流服務領域中,2023年台灣快遞宅配&外送平台及綜合物流業規模在疫情期間形成的較高基數上出現小幅下滑。快遞宅配&外送平台業中,主要宅配業者市佔表現與2022年相較普遍衰退,間接反映出業者近年營運重心自市佔率擴張轉向深耕低溫、醫藥、電商等利基型服務的策略方向;綜合物流業中,全台物流、新竹物流、夏暉物流、嘉里大榮等TOP 4業者維持穩定市佔領先優勢,2024年日本三井物產宣布自美國夏暉集團手中收購日本及台灣夏暉全數持股,全面承接夏暉在日本及台灣市場中的供應鏈業務,並計劃透過聯合採購等方式提升台灣夏暉營運效益;倉儲業別中,做為台灣首批大規模提供自動化及機器人解決方案的物流地產開發商之一,永聯物流開發穩居台灣倉儲產業市佔冠軍。截至2024H1,永聯物流已投入約新台幣500億元興建智慧倉儲設施,目前旗下擁有15座現代化倉儲,並預計於5年內上市進入資本市場;海洋水運及承攬報關業受船舶運量供給增加及全球海空運價下跌等因素影響,2023年市場景氣相較疫情期間明顯回落,為本次調查中跌幅最深的次產業別。陽明、長榮、萬海、中菲行、台驊等主要業者2023年營收表現與2022年相較均出現顯著衰退。不過,2024年後跨境運輸市場景氣再度回穩,支撐業者營業額強勢復甦走揚。 客運交通領域中,受惠於跨境旅運量回升,2023年航空運輸業為本次調查中產業規模成長幅度最高的業別。主要業者中,長榮航空與中華航空持續穩居市佔TOP 2外,新進業者星宇航空及台灣虎航分別以精品航空及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獨特市場定位取得亮眼市佔成長表現;公車客運&計程車以及軌道運輸業因發展較為成熟,業者市佔率組成結構相對穩定。軌道運輸業中,台灣高鐵、台鐵、高雄捷運2023年營業額均已超越2019年疫情前水準。此外,受到用車型態持續轉變影響,近年台灣出行市場迎來蓬勃發展,計程車業中除龍頭業者台灣大車隊持續深耕拓展外,和泰、裕隆等大型車商集團亦陸續跨足競爭。例如2020年和泰集團推出yoxi乘車派遣服務,正式自汽車銷售&保修領域進軍計程車派遣服務。2024年和泰集團宣布與Uber展開結盟,以擴大yoxi服務範圍與車隊規模;裕隆集團旗下裕融於2023年宣布以新台幣9.5億元收購觔斗雲聯網科技50.7%股權成為最大股東,與LINE攜手推出LINE GO一站式整合交通移動服務,提供叫車、租車及機場接送等多元服務等。大型車商集團切入移動服務領域的策略做法,不僅希望藉此帶動集團轉型發展,亦為台灣趨於成熟的交通服務產業塑造出難得一見的競爭熱點。 未來流通研究所團隊定期調查彙整台灣物流&交通業經營數據,結合企業本業營收金額(非合併營收)進行計算,定期發布主要次產業別市佔率英雄榜,並針對市佔率變化與產業集中度等指標進行綜整分析,做為深入觀測產業的判讀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4/12/19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電商物流」產業地圖:三分天下、江山重組 2024/12/17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第三方(3PL)汽車貨運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2024/11/27 2023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基因圖譜 2024/11/20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網路使用行為:「流量紅利」疫後變化 2024/10/14 台灣網路使用行為:「流量紅利」疫後變化 2024/10/14
台灣「電商物流」產業地圖:三分天下、江山重組

台灣「電商物流」產業地圖:三分天下、江山重組

3個台灣「電商物流」產業地圖新情報news! 💡第三方物流業:快速配送、跨境電商、現代化倉儲設施三大箭頭領軍,大型物流企業應用科技工具鞏固電商生態圈核心角色 💡便利商店體系:7-11&全家便利商店建構自有電商物流生態圈;蝦皮店到店逾1600家,於電商賽局中樹立獨特優勢戰略地位 💡開店平台&大型電商自建:momo、PChome、酷澎、亞馬遜打造自有物流戰線;3大智慧開店平台系統推出全方位解決方案 根據未來流通研究所調查估算,台灣電商物流產業規模自2018年的新台幣223.6億元增至2022年達429.8億元,5年期間成長幅度達92.2%,遠高於同期間整體物流業增幅。不過,歷經2020-2022年高速成長後,2023年受到消費回歸實體通路以及高基數影響,產業規模年減1.6%至422.9億元。推估2024全年電商物流產業規模年增幅將回彈至7.4%的長期成長區間,規模約達454.3億元。 做為構建整體電商生態圈的關鍵支柱,電商物流市場近年不僅展現出豐沛穩定的成長動能,在既有大型業者持續強化投入資源與新進競爭者積極參戰的影響下,產業亦同步迎來「三分天下、江山重組」的結構性轉變。本次調查顯示,除深耕已久的大型3PL物流企業持續佔據優勢主導地位外,以大型便利商店為主體所構建的電商物流生態圈、以及由大型電商及開店平台自行打造的物流體系,近年正挾帶豐沛的自有流量、商品流通規模以及實體據點優勢快速瓜分電商物流市場佔比,帶動產業結構風貌劇烈變化。 未來流通研究所爬取彙整台灣電商物流產業情報與企業動向,繪製「台灣電商物流產業地圖」,同步呈現主要業者經營數據&競合關聯,做為觀測整體產業的重要參考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台灣「電商物流」產業地圖:三分天下、江山重組 2024/12/17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第三方(3PL)汽車貨運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2024/11/27 【商業數據圖解】2023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基因圖譜 2024/11/20 2023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基因圖譜 2024/11/20 【產業地圖圖解】2024台灣零售與電商產業地殼變動:電商登頂 2024/11/12 2024台灣零售與電商產業地殼變動:電商登頂 2024/11/12

研究報告-餐飲btn餐飲產業
Restaurant

台灣「觀光旅館營運實況」年度數據總覽

台灣「觀光旅館營運實況」年度數據總覽

3個台灣「觀光旅館營運實況」年度數據關鍵情報: 💡 都會區旅館業再創新高:整體產業增幅回落至2.9%,但晶華、君悅、喜來登、萬豪、漢來等大型都會區業者營收續創新高 💡 風景區旅館業價量齊跌:本土旅客流失+海外旅客復甦緩慢,花蓮、南投、宜蘭風景區住房率&平均房價雙雙下跌 💡 平均客房收益(RevPAR):涵碧樓、北投麗禧、蘭城晶英、太魯閣晶英RevPAR下滑;礁溪老爺、寒舍艾美、雲品酒店穩健增長 2024年台灣觀光旅館產業規模年增2.9%至新台幣612.0億元,與2019年疫情前相較小幅成長2.6%。平均房價、住用率及平均客房收益(RevPAR)三大關鍵營運指標方面,2024年整體觀光旅館平均房價年減2.8%至4,531元,但與2019年疫情前3,756元的平均房價相較大幅增長20.6%,反映出房價持續攀升與精品酒店&豪華飯店在台積極拓展深耕的明確趨勢;住用率年增0.2個百分點至61.0%,重返疫情前約60%-70%的長期水位;RevPAR年減2.4%至2,763元,與2019年疫情前2,528元相較攀升9.3%。 2024年都會區旅館在海外旅客回流、商務活動增溫帶動下持續做為台灣觀光旅館業中成長力道最為強勁的構成版塊。本次調查2024年營業額TOP 15排名中,台北旅館業者即入榜11家,TOP 3持續由台北晶華酒店(營業額年增6.1%至33.7億元)、台北君悅酒店(營業額年增14.4%至33.0億元)以及台北寒舍喜來登飯店(營業額年增10.8%至27.8億元)三大龍頭品牌蟬聯,若加計排名第4的台北萬豪酒店,已形成年營業額超過20億元的領先集團。本次進榜業者中,包括前述四家以及高雄萬豪、高雄漢來、台北遠東香格里拉、台北圓山大飯店、台北漢來、台北寒舍艾美、台北福華、台北美福、新竹喜來登等業者營業額均創下新高。 不過,風景區旅館業者2024年受到出境旅遊復甦及天然災害衝擊等影響,營運成長力道趨於平緩。例如本次調查中唯一一家進榜的風景區業者宜蘭蘭城晶英酒店,2024年營業額與2023年相較衰退11.7%,為TOP 15業者中營收跌幅最為顯著的企業。此外,花蓮縣、宜蘭縣、南投縣觀光旅館整體住用率均低於2023年,花蓮縣更因天然災害致多家旅館被迫停業,住用率年減16.0個百分點至34.4%,創下調查以來新低。風景區旅館平均房價與2023年相較亦全面下跌,減幅介於18.6%至6.3%間。 平均客房收益(RevPAR)方面,2024年仍以涵碧樓、北投麗禧、雲品溫泉酒店日月潭、蘭城晶英等具有高房價優勢的風景區觀光旅館業者位居前列,不過在住用率及平均房價指標雙雙縮減影響下,本次調查TOP 10進榜業者中,僅雲品溫泉酒店日月潭、台北寒舍艾美以及礁溪老爺酒店2024年RevPAR高於2023年水準,其他業者均陷入衰退或持平。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台灣大型觀光旅館集團以多品牌、數位化、國際化以及多元營收來源為策略箭頭的布局已逐步取得成效。例如擁有晶華軒、栢麗廳等知名館內餐飲品牌的台北晶華酒店,2024年餐飲營收佔比達63.4%。晶華零售事業亦擁有出色表現,旗下麗晶精品2024年營業額年增逾6%至75億元,創下6年新高,成功為集團建構新成長引擎;此外,晶華自創品牌捷絲旅2023年於日本大阪成立首家海外據點,北投晶泉丰旅、頭城晶泉丰旅、林口晶英薈旅、林口捷絲旅及墾丁捷絲旅亦將於近年陸續加入營運版圖;寒舍集團旗下台北喜來登2024年住房率與平均房價持續增長,餐飲業務則涵蓋獲米其林一星的請客樓餐廳,2024年餐飲營收佔比達55.4%;雲品溫泉酒店母集團雲品國際館外餐飲事業包括頤品大飯店、丼飯屋米崙等品牌、委託經營管理事業涵蓋知名高端宴會平台君品Collection、雲品Collection以及預定於2025下半年營運的杭州雲品酒店。同集團台北君品酒店(本次調查排名第17位)旗下頤宮中餐廳首家海外據點預計2026年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阿布達比開幕,共同支撐起雲品國際龐大的觀光餐飲事業版圖。 不僅如此,過去以內需市場經營為主的觀光旅館業者,近年陸續著手開拓海外市場。例如敦謙國際集團旗下品牌雀客旅館以及晶華酒店集團旗下捷絲旅均在日本設有據點。雀客國際2025年進一步宣布以蘇比克雀客國際酒店品牌進軍菲律賓高端度假市場,為雀客國際首度以授權管理模式拓展海外市場的里程碑,與晶華集團、雲品酒店同樣採能夠有助於品牌快速擴張、提升市場覆蓋密度與取得規模經濟效益的輕資產擴張模式,為台灣觀光旅館創造出更多元化的營收來源與強韌獲利能力。 為深入了解觀光旅館產業發展走勢,未來流通研究所應用多項產業數據分析2024年觀光旅館業營運情勢。除盤點TOP 15觀光旅館業者營運績效外,亦同步計算歷年海外&本土旅客入住觀光旅館人次變化、各地區平均住用率&平均住房價格、平均客房收益(RevPAR)等關鍵指標,做為觀測觀光旅館產業發展之參考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跨境電商進出口」關鍵數據解析 2025/03/25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餐飲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2025/03/18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 2025/02/21 【商業數據圖解】2050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 2025/01/16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餐飲與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2025/01/14 【商業數據圖解】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4/12/19
台灣「餐飲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台灣「餐飲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3個台灣「餐飲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關鍵情報 💡 2024整體餐飲產業走勢:產業規模年增7.6%回落至長期發展區間,飲料店業成為第二個千億量級次產業別 💡 2024六都餐飲產業變化:桃園市餐飲產業規模增幅位居六都首位,南科生活圈帶動台南團膳、咖啡館、早餐店市場快速成長 💡 2024餐飲業共通性經營困境:食材成本波動劇烈、人力短缺、人員流動率及人事成本過高為業者主要經營挑戰 2004至2024年間台灣餐飲產業規模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約7.2%,展現穩健成長力道。不過,隨基期持續墊高以及2018年台灣進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數比例達14%)後,餐飲產業成長幅度逐年下滑。2020年本土新冠疫情爆發致2020及2021年產業成長表現降至0.6%及-1.0%的近20年新低,2022及2023年產業在低基期上迎來連續兩年年增幅超過17%的報復性成長浪潮後,2024年整體餐飲產業規模年增幅回落至7.6%的長期成長區間、營業規模增至新台幣8463億元。 各細項業別中,2024年以便當/自助餐店、團膳承包以及早餐店業成長力道最為強勁,可以看出在歷經疫情期間的營運低谷以及疫後復甦帶來的強勢增長紅利後,整體餐飲產業擴張幅度再度回落至長期成長區間,市場重回理性供需發展也使2024年成為觀察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後(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數比例達20%)餐飲產業重新發展與定位的重要時機點。 未來流通研究所歷年固定彙整台灣「餐飲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並以產業樹狀圖方式呈現,為觀測整體餐飲產業結構與脈絡的絕佳工具。樹狀圖不僅可快速清晰的呈現各次產業別與細項產業別的營收規模、成長率等關鍵數據,藉由各路徑數據間的簡單計算,更能夠進一步得出不同次產業別相對於各層產業結構的精準佔比。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 2025/02/21 【商業數據圖解】2050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 2025/01/16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餐飲與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2025/01/14 【商業數據圖解】2023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基因圖譜 2024/11/20 【商業數據圖解】2023台灣「餐飲與觀光休閒」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4/09/24 【關鍵排行圖解】2023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2024/09/18
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

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

3個「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關鍵情報: 💡批發零售&運輸倉儲業:2022年批發零售業外資投資額創歷史新高,美國為2024年零售&物流產業最大投資來源國 💡住宿餐飲&不動產業:2019年住宿餐飲業外資投資額創歷史新高,疫情後住宿餐飲&不動產業海外投資金額&件數陷入衰退 💡外資關鍵動向:外資增強對台批發零售業投資比例達34.5%,高於服務業均值7.8%,2024陸資流通服務業投資佔比降至1.5% 國際資本流動為全球化經濟系統運作的重要特徵,外資挹注帶來的資本累積有助於提升資本存量並帶動生產力與總體經濟成長,並在全球價值鏈中佔據有利位置。因此,外國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金額長期以來均為評估國家經濟競爭力、產業景氣與市場穩定性的重要指標。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最新調查報告指出,受到近期地緣政治風險、供應鏈運作以及各國政治局勢等外部因素影響,全球FDI走勢正處於關鍵轉折點。2024年全球FDI總額年減8%,反映出全球經濟格局的轉變與持續的不確定性。做為開發中地區FDI最大接受區域的亞洲,2024年流入資金總額年減7%,其中中國FDI驟降29%,與2022年高峰期相較縮減差距達40%;印度與東南亞國家FDI則逆勢擴增,分別年增13%及2%。UNCTAD指出,受惠於融資環境改善及企業併購活動回溫,預估2025年全球FDI將呈現溫和成長。 觀察台灣批發零售、運輸倉儲、住宿餐飲等主要流通服務業別、以及與商業景氣高度關聯的不動產業外資來台數據可以看到,批發零售業為台灣流通服務業中最大外資投入標的與海外企業尋求增長機會的重要領域,近10年每年均吸引超過7億美元外資挹注。2024年吸引僑外投資挹注總額達8.5億美元,其中美國為最大投資來源國,佔整體批發零售業僑外投資總額比例近40%,加勒比海英國屬地、新加坡、香港與日本分居第2至5位。近年較具代表性外資對台批發零售業投資案例包括新加坡商蝦皮購物2021年推出「蝦皮店到店」自有門市,截至2024下半年全台門市數量已超過1600家;美商COUPANG增資台灣酷澎經營電子商務服務並自行管理倉儲,2023-2024年間合計投資新台幣106.3億元;擁有UNIQLO、GU等品牌的迅銷集團、以及宜得利家居等日系知名零售集團亦持續擴大在台展店。 運輸倉儲業受產業屬性及法規限制等因素影響,為流通服務業中外資投資件數最低的產業型態。2024年僑外投資總額達5340萬美元。其中美國為最大投資來源國,佔整體僑外投資總額比例達43.2%,香港、日本及荷蘭分居第2至4位。近年較具代表性外資對台運輸倉儲業投資案例包括2024年日本三井物產宣布收購夏暉HAVI台灣與鴻進運輸全數股份;2025年日本佐川急便母公司SG控股宣布以9億美元收購鴻霖全球運輸,以強化國際物流業務並拓展海外市場等。 住宿餐飲業2024年僑外投資總額達3543萬美元,其中澳洲位居最大投資來源國,佔整體僑外投資總額比例達39.7%,其下依序為日本及香港。近年較具代表性的投資案例包括2014年來台展店的亞洲藏壽司,長期目標朝百店規模邁進;2017年來台營運的壽司郎,目前在台店數共49家,為壽司郎海外門店數最多的地區;以すき家為切入台灣市場先鋒的台灣善商於2014年來台,並於2016年進一步引進はま寿司品牌;飯店領域中則包括大倉久和、JR東日本、格拉斯麗、和苑三井、索拉利亞西鐵、相鐵飯店等品牌均已陸續來台營運。除日本外,菲律賓快樂蜂餐飲集團繼2021年併購迷客夏後,2025年再度以新台幣1.038億元取得雙月食品社70%的股份。四季酒店等知名連鎖飯店品牌亦陸續宣布來台營運。 此外,2024年陸資對台批發零售、運輸倉儲、住宿餐飲業合計投資金額年減7.4%至1434.8萬美元,為2020年後連續第5年下滑,與本次調查期間內2015年1.7億美元的高點存在顯著差距。2024年陸資佔整體外資(僑外資+陸資)對台主要流通服務業投資總額比例達1.5%,同樣與調查期間內2014年13.7%的高點存在較大差距,反映出陸資近年對台流通服務業投資佔比快速滑落的明確走勢。 未來流通研究所針對近十年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關鍵數據進行分析,涵蓋僑外資與陸資來台投資金額&案件數變化趨勢、投資來源國結構、外資來台營運成果等指標,並彙整近年較具代表性之外資來台案例,應用具體數據及產業動向勾勒出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實際風貌。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Login 相關文章Relevant Articles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2025/02/21 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2025/02/21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與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2025/02/18 台灣「零售與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2025/02/18 【關鍵排行圖解】台灣「2024H2購物季綜合電商流量」解析2025/02/03 台灣「2024H2購物季綜合電商流量」解析2025/02/03
2050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

2050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

3個「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關鍵情報: 💡 產業勞動力:2050年人口總量跌破2000萬,零售/物流/餐飲就業人數合計減少88.3萬人,醫療照護人力需求增加33.3萬人 💡 產業成長力:參考日本發展軌跡,核心服務業成長趨緩;電商、超商、藥妝藥局、快餐速食、咖啡館、宅配快遞逆勢擴張 💡 產業應變力:正向應對長期缺工新常態,零售業人力資產化、物流業科技賦能化、餐飲業高度連鎖化成為產業共通性戰略 在經濟發展歷程中,人口紅利不僅是支撐經濟增長的重要生產要素,亦直接牽動部分特定產業別的興衰榮枯。2020年台灣首度邁入人口負成長階段,並於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比例達20%)。根據國發會推估,台灣總人口數將於2050年跌破2000萬人,其中工作人口總數(15至64歲)將較2023年縮減572.9萬人至約1060萬人,逼近跌破千萬人門檻,推估2030年整體勞動力市場將面臨高達約48萬的人力缺口。批發零售、運輸物流、餐飲住宿等核心流通服務業具備高度勞動力密集的產業營運特質,2023年就業人數合計高達251.8萬人。適齡勞動人口規模的急遽縮減、加上台灣偏低的勞動參與率勢必將大幅衝擊上述業別的就業供需市場,預期整體服務產業將迎來勞動力嚴重不足以及消費動能趨緩的艱鉅挑戰。 參照日本、德國、義大利、法國等全球少數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國家經驗,受高齡人口佔比增加、撫養負擔加重等因素影響,多數地區內需消費量體均無可避免地面臨成長趨緩甚至萎縮挑戰。不過,在整體產業成長基準下調的同時,仍存在令市場驚艷的特定結構性機會。例如日本於過去15年間面臨通縮、可支配收入下滑、人口老齡化等危機,致多項內需型產業成長力道疲弱,但仍有部分企業成功掌握高齡、單身、小家庭化等社會結構與消費需求轉變趨勢,多家特定類型流通企業甚至展現出數十倍以上的增幅。 未來流通研究所結合日本邁入超高齡社會至今(2007-2023年)產業數據及台灣產業特性與消費偏好,推估2023-2050年核心流通產業勞動力及成長力趨勢。研究結果顯示,批發零售業方面,預估2050年整體就業人數將較2023年縮減約59.8萬人至110.6萬人,其中電商仍為成長力道最強勁的零售業別,但2023-2050年間產業規模CAGR降至5.8%。增幅下滑主因除了消費景氣之外,尚包括物流資源短缺及運輸成本高漲等供給端因素。實體通路中,預估超市、超商、藥妝藥局將成為增長表現較為優異的三箭頭。 運輸物流業方面,預估2050年就業人數將較2023年縮減約10.4萬人至19.3萬人,其中勞動力缺口最大的即為具有年齡限制且尚無替代解決方案的司機駕駛人員。與其他流通產業相較,運輸物流業雖勞動力需求規模不大,但深刻面臨欠缺高齡替代方案、欠缺年輕就業以及欠缺薪資拉升以創造就業流入的三無窘境。因此,導入智慧無人化與省力化技術解決方案,由勞動力密集的傳統物流業轉向科技物流業,將是超高齡社會下物流運輸產業景氣興衰的重要轉折關鍵。 餐飲住宿業方面,預估2050年就業人數將較2023年縮減約18.2萬人至33.6萬人。餐飲住宿業長期以來均為台灣勞動力最為不足的核心服務業別。尤其在疫情後景氣復甦、業者擴增營業規模的需求下,2023年職缺率一度創下近8.0%的新高,部分業者甚至因嚴重缺工問題而被迫暫停營業、大幅衝擊營運表現。在產業規模擴張增加勞動力需求、以及較低薪資水準使產業遭受醫療照護等其他服務行業就業磁吸效應等因素影響,餐飲住宿業近年勞動供需失衡情勢持續惡化,勞動力不足將成為未來餐飲住宿業發展的重要瓶頸。產業規模方面,各項餐飲次產業發展軌道與日本市場相似,以高度連鎖化的快餐速食及咖啡館為成長較佳的產業型態,而近年成長力道已逐步趨緩的手搖飲及酒吧行業,則受到年輕目標客群持續萎縮影響,產業發展壓力加劇。整體而言,標準流程化的餐飲服務成為重要發展指標,除滿足高度便捷、平價、品質一致的餐飲需求外,也成為產業應對勞動力不足的重要解方;其次,預估餐飲產業集中度以及連鎖化率將持續攀升,賦予大型連鎖餐飲集團更高成長空間;此外,不斷外擴的市場邊界也成為企業再度成長契機,例如跨足中食市場(日文用語,意指購買後返家食用的成品或半成品),以及將海外市場布局納入成為長期營收板塊等策略做法。 未來流通研究所結合人口規模推估、就業及薪資數據、消費動向、產業成長因子及日本特定產業發展走勢等大量基盤數據,建置台灣「2023-2050年超高齡社會」流通產業的勞動就業變化及產業規模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推估模型,涵蓋批發零售、運輸物流、餐飲住宿3項核心業別。並於2025年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的重要時機點提出關鍵數據及趨勢預判,做為企業擘劃長期經營戰略的參考基石。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2050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 2025/01/16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餐飲與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2025/01/14 台灣「餐飲與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2025/01/14 【商業數據圖解】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貨運高點回落 2024/12/24 【商業數據圖解】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4/12/19 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4/12/19
台灣「餐飲與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台灣「餐飲與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4個「台灣餐飲&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展望」關鍵情報: 💡 第一象限:便當&自助餐、美甲美睫、自助洗衣、健身中心強勁成長,中短期成長幅度皆優於整體平均 💡 第二象限:團膳供應、美容美體、早餐店、麵店&小吃店中期成長溫和,疫情後增添加速成長動能 💡 第三象限:一般餐廳、美髮髮廊、觀光旅館、遊樂園增長有限;茶館、酒吧、網咖、傳統洗衣、KTV陷入衰退 💡 第四象限:吃到飽餐廳、連鎖速食店、手搖飲&冰果店、咖啡館中期成長優異,但疫情後成長幅度回落 餐飲&觀光娛樂業中短期成長數據緊扣社會消費景氣,反映出非商品銷售的消費市場景氣波動。2024年疫情對終端消費市場影響明顯轉趨淡化,多數餐飲&觀光娛樂業別恢復至由長期供需曲線變動主導的產業發展路徑,也使2024年成為重新觀察高齡社會下台灣消費性產業長期趨勢的關鍵時點。 為避開疫情所導致的數據波動影響,未來流通研究所以疫情前5年中期變化數據(2014-2019年)與2024年疫情影響淡化後的短期變化數據(2024單年度變化率)做為評估指標,藉由雙軸分析呈現各業別在未受疫情影響前以及疫情後的產業成長定位。此外,由於餐飲產業長期以來均為內需消費晴雨指標,產業榮枯緊扣經濟週期與民間消費動能,因此本次調查以整體餐飲業平均數值做為象限原點,藉以衡量在非商品銷售市場中各業別的相對變化,提供做為2025年產業趨勢回顧與展望之評估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台灣「餐飲與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2025/01/14 【商業數據圖解】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4/12/19 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4/12/19 【商業數據圖解】2023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基因圖譜 2024/11/20 2023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基因圖譜 2024/11/20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網路使用行為:「流量紅利」疫後變化 2024/10/14
2023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基因圖譜

2023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基因圖譜

3個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新情報news! 💡 整體零售產業銷售結構:汽機車銷售佔比超越食品重返冠軍寶座;3C家電銷售佔比疫情後持續下滑 💡 銷售結構劇變中的通路:電商銷售品類CR3跌破40%、創下歷史新低;超市&量販銷售品類CR3年減逾3個百分點 💡 特定零售通路銷售特化:百貨業餐飲銷售佔比再創新高、超商邁向食品特化;美妝藥局通路藥品醫材銷售佔比跌破20% 「銷售商品結構」為零售通路最核心的DNA組成要素,主要銷售品項不僅形塑出零售通路的多元服務特徵及消費者購物場域偏好,同時也是構成零售業各項次產業別間最關鍵的營運差異與產業界線判別基礎。2023年台灣整體零售業規模年增6.2%至新台幣4兆7,298億元新高,龐大的規模基期意味著各類型商品中每一個銷售百分點即代表著高達473億元的市場板塊變動。 2023年在疫情影響明顯轉淡以及持續熱絡的市場景氣影響下,零售業商品銷售結構同步迎來轉變:受到民眾大量囤購食品的趨勢平息以及車業全球供應鏈回穩影響,2023年汽機車&零配件品類銷售佔比睽違兩年後再度超越食品類別,重返台灣零售業最大銷售商品項目冠軍寶座;而3C家電等部份銷售佔比於過去3年間受疫情紅利推升而顯著上漲的商品類別,2023年與消費趨勢同步回復至長期性結構分布軌道。 此外,代表各通路別前3大銷售商品類別合計比例的「銷售商品結構集中度(TOP 3 Concentration Ratio, CR3)」數值,反映出不同零售業別的商品銷售策略、市場定位以及資源挹注重點,為觀測各通路跨年度發展走勢與代表性業者布局的重要指標。其中電商產業在momo/蝦皮/PChome/酷澎等大型綜合電商平台強勢發展、各類型專賣電商網站百花齊放以及大量線下既有品牌拓展線上戰線的趨勢推動下,2023年CR3首度跌破40%、降至歷史新低,成為台灣實質上規模最大的綜合商品零售業別(非主管機關定義);超級市場與量販賣場業2023年CR3與2022年相較亦均年減超過3個百分點,反映出業者朝向多元化商品結構與一站式購足的營運策略方向。 百貨公司、便利商店、免稅商店、美妝藥局等業別商品結構CR3走勢相對穩定,但分析其結構組成細部變化仍可觀察到特定通路業別在代表性業者布局引導下所推展出的銷售特化趨勢:例如2023年百貨業餐飲服務銷售佔比攀升至19.9%新高,反映出百貨公司、購物中心、Outlet業者近年持續強化餐飲布局的餐飲特化戰略;便利商店業食品銷售佔比於2021年首度突破30%後持續攀升,2023年增至34.2%新高,顯示代表性業者近年積極搶進鮮食、熟食、甜點、烘焙品項的差異化策略大有斬獲;美妝藥局業CR3雖仍維持在較高水準,但原本具壓倒性優勢的彩妝保養與藥品醫材品類銷售佔比與2021年相較出現下滑,取而代之的則是佔比持續擴增的食品、家具寢具&雜貨、服飾鞋襪等品類。可以看出美妝藥局業在代表性業者的轉型布局推進下,正積極透過商品結構多元化扭轉長期以來做為目的性採購的專賣通路既定印象,透過轉型為生活補給樞紐以爭取更龐大的客群母體,推升產業發展成長潛力。 未來流通研究所定期彙整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年度數據,以基因圖譜方式呈現各業別核心銷售商品組成。調查範疇涵蓋整體零售業、綜合商品零售業、百貨公司業、超級市場業、便利商店業、量販賣場業、免稅商店業、美妝藥局業及電子商務業等,並進一步結合TOP3商品集中度指標(CR3)進行分析,以掌握各零售通路別當年度銷售趨勢關鍵變化。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產業地圖圖解】2024台灣零售與電商產業地殼變動:電商登頂 2024/11/12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零售業「數位行銷軍火庫」產業地圖 2024/10/29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商產業的二次革命:2030台灣「電商產業」板塊變化與市場預測 2024/10/24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網路使用行為:「流量紅利」疫後變化 2024/10/14 【商業數據圖解】2023台灣「餐飲與觀光休閒」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4/09/24 【關鍵排行圖解】2023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2024/09/18

研究報告-旅遊btn旅遊產業
Travel

台灣「觀光旅館營運實況」年度數據總覽

台灣「觀光旅館營運實況」年度數據總覽

3個台灣「觀光旅館營運實況」年度數據關鍵情報: 💡 都會區旅館業再創新高:整體產業增幅回落至2.9%,但晶華、君悅、喜來登、萬豪、漢來等大型都會區業者營收續創新高 💡 風景區旅館業價量齊跌:本土旅客流失+海外旅客復甦緩慢,花蓮、南投、宜蘭風景區住房率&平均房價雙雙下跌 💡 平均客房收益(RevPAR):涵碧樓、北投麗禧、蘭城晶英、太魯閣晶英RevPAR下滑;礁溪老爺、寒舍艾美、雲品酒店穩健增長 2024年台灣觀光旅館產業規模年增2.9%至新台幣612.0億元,與2019年疫情前相較小幅成長2.6%。平均房價、住用率及平均客房收益(RevPAR)三大關鍵營運指標方面,2024年整體觀光旅館平均房價年減2.8%至4,531元,但與2019年疫情前3,756元的平均房價相較大幅增長20.6%,反映出房價持續攀升與精品酒店&豪華飯店在台積極拓展深耕的明確趨勢;住用率年增0.2個百分點至61.0%,重返疫情前約60%-70%的長期水位;RevPAR年減2.4%至2,763元,與2019年疫情前2,528元相較攀升9.3%。 2024年都會區旅館在海外旅客回流、商務活動增溫帶動下持續做為台灣觀光旅館業中成長力道最為強勁的構成版塊。本次調查2024年營業額TOP 15排名中,台北旅館業者即入榜11家,TOP 3持續由台北晶華酒店(營業額年增6.1%至33.7億元)、台北君悅酒店(營業額年增14.4%至33.0億元)以及台北寒舍喜來登飯店(營業額年增10.8%至27.8億元)三大龍頭品牌蟬聯,若加計排名第4的台北萬豪酒店,已形成年營業額超過20億元的領先集團。本次進榜業者中,包括前述四家以及高雄萬豪、高雄漢來、台北遠東香格里拉、台北圓山大飯店、台北漢來、台北寒舍艾美、台北福華、台北美福、新竹喜來登等業者營業額均創下新高。 不過,風景區旅館業者2024年受到出境旅遊復甦及天然災害衝擊等影響,營運成長力道趨於平緩。例如本次調查中唯一一家進榜的風景區業者宜蘭蘭城晶英酒店,2024年營業額與2023年相較衰退11.7%,為TOP 15業者中營收跌幅最為顯著的企業。此外,花蓮縣、宜蘭縣、南投縣觀光旅館整體住用率均低於2023年,花蓮縣更因天然災害致多家旅館被迫停業,住用率年減16.0個百分點至34.4%,創下調查以來新低。風景區旅館平均房價與2023年相較亦全面下跌,減幅介於18.6%至6.3%間。 平均客房收益(RevPAR)方面,2024年仍以涵碧樓、北投麗禧、雲品溫泉酒店日月潭、蘭城晶英等具有高房價優勢的風景區觀光旅館業者位居前列,不過在住用率及平均房價指標雙雙縮減影響下,本次調查TOP 10進榜業者中,僅雲品溫泉酒店日月潭、台北寒舍艾美以及礁溪老爺酒店2024年RevPAR高於2023年水準,其他業者均陷入衰退或持平。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台灣大型觀光旅館集團以多品牌、數位化、國際化以及多元營收來源為策略箭頭的布局已逐步取得成效。例如擁有晶華軒、栢麗廳等知名館內餐飲品牌的台北晶華酒店,2024年餐飲營收佔比達63.4%。晶華零售事業亦擁有出色表現,旗下麗晶精品2024年營業額年增逾6%至75億元,創下6年新高,成功為集團建構新成長引擎;此外,晶華自創品牌捷絲旅2023年於日本大阪成立首家海外據點,北投晶泉丰旅、頭城晶泉丰旅、林口晶英薈旅、林口捷絲旅及墾丁捷絲旅亦將於近年陸續加入營運版圖;寒舍集團旗下台北喜來登2024年住房率與平均房價持續增長,餐飲業務則涵蓋獲米其林一星的請客樓餐廳,2024年餐飲營收佔比達55.4%;雲品溫泉酒店母集團雲品國際館外餐飲事業包括頤品大飯店、丼飯屋米崙等品牌、委託經營管理事業涵蓋知名高端宴會平台君品Collection、雲品Collection以及預定於2025下半年營運的杭州雲品酒店。同集團台北君品酒店(本次調查排名第17位)旗下頤宮中餐廳首家海外據點預計2026年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阿布達比開幕,共同支撐起雲品國際龐大的觀光餐飲事業版圖。 不僅如此,過去以內需市場經營為主的觀光旅館業者,近年陸續著手開拓海外市場。例如敦謙國際集團旗下品牌雀客旅館以及晶華酒店集團旗下捷絲旅均在日本設有據點。雀客國際2025年進一步宣布以蘇比克雀客國際酒店品牌進軍菲律賓高端度假市場,為雀客國際首度以授權管理模式拓展海外市場的里程碑,與晶華集團、雲品酒店同樣採能夠有助於品牌快速擴張、提升市場覆蓋密度與取得規模經濟效益的輕資產擴張模式,為台灣觀光旅館創造出更多元化的營收來源與強韌獲利能力。 為深入了解觀光旅館產業發展走勢,未來流通研究所應用多項產業數據分析2024年觀光旅館業營運情勢。除盤點TOP 15觀光旅館業者營運績效外,亦同步計算歷年海外&本土旅客入住觀光旅館人次變化、各地區平均住用率&平均住房價格、平均客房收益(RevPAR)等關鍵指標,做為觀測觀光旅館產業發展之參考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跨境電商進出口」關鍵數據解析 2025/03/25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餐飲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2025/03/18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 2025/02/21 【商業數據圖解】2050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 2025/01/16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餐飲與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2025/01/14 【商業數據圖解】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4/12/19
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

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

3個「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關鍵情報: 💡批發零售&運輸倉儲業:2022年批發零售業外資投資額創歷史新高,美國為2024年零售&物流產業最大投資來源國 💡住宿餐飲&不動產業:2019年住宿餐飲業外資投資額創歷史新高,疫情後住宿餐飲&不動產業海外投資金額&件數陷入衰退 💡外資關鍵動向:外資增強對台批發零售業投資比例達34.5%,高於服務業均值7.8%,2024陸資流通服務業投資佔比降至1.5% 國際資本流動為全球化經濟系統運作的重要特徵,外資挹注帶來的資本累積有助於提升資本存量並帶動生產力與總體經濟成長,並在全球價值鏈中佔據有利位置。因此,外國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金額長期以來均為評估國家經濟競爭力、產業景氣與市場穩定性的重要指標。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最新調查報告指出,受到近期地緣政治風險、供應鏈運作以及各國政治局勢等外部因素影響,全球FDI走勢正處於關鍵轉折點。2024年全球FDI總額年減8%,反映出全球經濟格局的轉變與持續的不確定性。做為開發中地區FDI最大接受區域的亞洲,2024年流入資金總額年減7%,其中中國FDI驟降29%,與2022年高峰期相較縮減差距達40%;印度與東南亞國家FDI則逆勢擴增,分別年增13%及2%。UNCTAD指出,受惠於融資環境改善及企業併購活動回溫,預估2025年全球FDI將呈現溫和成長。 觀察台灣批發零售、運輸倉儲、住宿餐飲等主要流通服務業別、以及與商業景氣高度關聯的不動產業外資來台數據可以看到,批發零售業為台灣流通服務業中最大外資投入標的與海外企業尋求增長機會的重要領域,近10年每年均吸引超過7億美元外資挹注。2024年吸引僑外投資挹注總額達8.5億美元,其中美國為最大投資來源國,佔整體批發零售業僑外投資總額比例近40%,加勒比海英國屬地、新加坡、香港與日本分居第2至5位。近年較具代表性外資對台批發零售業投資案例包括新加坡商蝦皮購物2021年推出「蝦皮店到店」自有門市,截至2024下半年全台門市數量已超過1600家;美商COUPANG增資台灣酷澎經營電子商務服務並自行管理倉儲,2023-2024年間合計投資新台幣106.3億元;擁有UNIQLO、GU等品牌的迅銷集團、以及宜得利家居等日系知名零售集團亦持續擴大在台展店。 運輸倉儲業受產業屬性及法規限制等因素影響,為流通服務業中外資投資件數最低的產業型態。2024年僑外投資總額達5340萬美元。其中美國為最大投資來源國,佔整體僑外投資總額比例達43.2%,香港、日本及荷蘭分居第2至4位。近年較具代表性外資對台運輸倉儲業投資案例包括2024年日本三井物產宣布收購夏暉HAVI台灣與鴻進運輸全數股份;2025年日本佐川急便母公司SG控股宣布以9億美元收購鴻霖全球運輸,以強化國際物流業務並拓展海外市場等。 住宿餐飲業2024年僑外投資總額達3543萬美元,其中澳洲位居最大投資來源國,佔整體僑外投資總額比例達39.7%,其下依序為日本及香港。近年較具代表性的投資案例包括2014年來台展店的亞洲藏壽司,長期目標朝百店規模邁進;2017年來台營運的壽司郎,目前在台店數共49家,為壽司郎海外門店數最多的地區;以すき家為切入台灣市場先鋒的台灣善商於2014年來台,並於2016年進一步引進はま寿司品牌;飯店領域中則包括大倉久和、JR東日本、格拉斯麗、和苑三井、索拉利亞西鐵、相鐵飯店等品牌均已陸續來台營運。除日本外,菲律賓快樂蜂餐飲集團繼2021年併購迷客夏後,2025年再度以新台幣1.038億元取得雙月食品社70%的股份。四季酒店等知名連鎖飯店品牌亦陸續宣布來台營運。 此外,2024年陸資對台批發零售、運輸倉儲、住宿餐飲業合計投資金額年減7.4%至1434.8萬美元,為2020年後連續第5年下滑,與本次調查期間內2015年1.7億美元的高點存在顯著差距。2024年陸資佔整體外資(僑外資+陸資)對台主要流通服務業投資總額比例達1.5%,同樣與調查期間內2014年13.7%的高點存在較大差距,反映出陸資近年對台流通服務業投資佔比快速滑落的明確走勢。 未來流通研究所針對近十年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關鍵數據進行分析,涵蓋僑外資與陸資來台投資金額&案件數變化趨勢、投資來源國結構、外資來台營運成果等指標,並彙整近年較具代表性之外資來台案例,應用具體數據及產業動向勾勒出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實際風貌。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Login 相關文章Relevant Articles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2025/02/21 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2025/02/21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與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2025/02/18 台灣「零售與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2025/02/18 【關鍵排行圖解】台灣「2024H2購物季綜合電商流量」解析2025/02/03 台灣「2024H2購物季綜合電商流量」解析2025/02/03
台灣「餐飲與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台灣「餐飲與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4個「台灣餐飲&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展望」關鍵情報: 💡 第一象限:便當&自助餐、美甲美睫、自助洗衣、健身中心強勁成長,中短期成長幅度皆優於整體平均 💡 第二象限:團膳供應、美容美體、早餐店、麵店&小吃店中期成長溫和,疫情後增添加速成長動能 💡 第三象限:一般餐廳、美髮髮廊、觀光旅館、遊樂園增長有限;茶館、酒吧、網咖、傳統洗衣、KTV陷入衰退 💡 第四象限:吃到飽餐廳、連鎖速食店、手搖飲&冰果店、咖啡館中期成長優異,但疫情後成長幅度回落 餐飲&觀光娛樂業中短期成長數據緊扣社會消費景氣,反映出非商品銷售的消費市場景氣波動。2024年疫情對終端消費市場影響明顯轉趨淡化,多數餐飲&觀光娛樂業別恢復至由長期供需曲線變動主導的產業發展路徑,也使2024年成為重新觀察高齡社會下台灣消費性產業長期趨勢的關鍵時點。 為避開疫情所導致的數據波動影響,未來流通研究所以疫情前5年中期變化數據(2014-2019年)與2024年疫情影響淡化後的短期變化數據(2024單年度變化率)做為評估指標,藉由雙軸分析呈現各業別在未受疫情影響前以及疫情後的產業成長定位。此外,由於餐飲產業長期以來均為內需消費晴雨指標,產業榮枯緊扣經濟週期與民間消費動能,因此本次調查以整體餐飲業平均數值做為象限原點,藉以衡量在非商品銷售市場中各業別的相對變化,提供做為2025年產業趨勢回顧與展望之評估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台灣「餐飲與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2025/01/14 【商業數據圖解】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4/12/19 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4/12/19 【商業數據圖解】2023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基因圖譜 2024/11/20 2023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基因圖譜 2024/11/20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網路使用行為:「流量紅利」疫後變化 2024/10/14
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3個「2023 台灣物流&交通產業市佔率」新情報news! 💡陸上運輸&倉儲:大型宅配業者策略性轉進利基服務、永聯物流開發穩居倉儲市佔冠軍、日本三井物產收購台灣夏暉物流 💡海空運輸&報關:運價下跌致海運&報關業規模重挫;跨境旅運量大增帶動航空業強勢復甦、星宇/虎航等新進業者表現亮眼 💡大眾交通運輸:高鐵市佔穩定擴張、台鐵市佔首度跌破30%;公車&計程車業市佔結構穩定、出行領域吸引大型車商跨足競爭 物流&交通產業歷經2020-2022年疫情期間供需變動衝擊形成的劇烈波動後,2023年各次產業領域迎來趨勢相異的復甦回溫及高峰回落。比較2022及2023年各次產業別市佔率結構與變動,有助於深入了解個別企業經營表現及整體產業趨勢,同時也能夠做為判斷各業別是否已走出疫情影響、重回中長期發展脈絡的參考基礎。 物流服務領域中,2023年台灣快遞宅配&外送平台及綜合物流業規模在疫情期間形成的較高基數上出現小幅下滑。快遞宅配&外送平台業中,主要宅配業者市佔表現與2022年相較普遍衰退,間接反映出業者近年營運重心自市佔率擴張轉向深耕低溫、醫藥、電商等利基型服務的策略方向;綜合物流業中,全台物流、新竹物流、夏暉物流、嘉里大榮等TOP 4業者維持穩定市佔領先優勢,2024年日本三井物產宣布自美國夏暉集團手中收購日本及台灣夏暉全數持股,全面承接夏暉在日本及台灣市場中的供應鏈業務,並計劃透過聯合採購等方式提升台灣夏暉營運效益;倉儲業別中,做為台灣首批大規模提供自動化及機器人解決方案的物流地產開發商之一,永聯物流開發穩居台灣倉儲產業市佔冠軍。截至2024H1,永聯物流已投入約新台幣500億元興建智慧倉儲設施,目前旗下擁有15座現代化倉儲,並預計於5年內上市進入資本市場;海洋水運及承攬報關業受船舶運量供給增加及全球海空運價下跌等因素影響,2023年市場景氣相較疫情期間明顯回落,為本次調查中跌幅最深的次產業別。陽明、長榮、萬海、中菲行、台驊等主要業者2023年營收表現與2022年相較均出現顯著衰退。不過,2024年後跨境運輸市場景氣再度回穩,支撐業者營業額強勢復甦走揚。 客運交通領域中,受惠於跨境旅運量回升,2023年航空運輸業為本次調查中產業規模成長幅度最高的業別。主要業者中,長榮航空與中華航空持續穩居市佔TOP 2外,新進業者星宇航空及台灣虎航分別以精品航空及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獨特市場定位取得亮眼市佔成長表現;公車客運&計程車以及軌道運輸業因發展較為成熟,業者市佔率組成結構相對穩定。軌道運輸業中,台灣高鐵、台鐵、高雄捷運2023年營業額均已超越2019年疫情前水準。此外,受到用車型態持續轉變影響,近年台灣出行市場迎來蓬勃發展,計程車業中除龍頭業者台灣大車隊持續深耕拓展外,和泰、裕隆等大型車商集團亦陸續跨足競爭。例如2020年和泰集團推出yoxi乘車派遣服務,正式自汽車銷售&保修領域進軍計程車派遣服務。2024年和泰集團宣布與Uber展開結盟,以擴大yoxi服務範圍與車隊規模;裕隆集團旗下裕融於2023年宣布以新台幣9.5億元收購觔斗雲聯網科技50.7%股權成為最大股東,與LINE攜手推出LINE GO一站式整合交通移動服務,提供叫車、租車及機場接送等多元服務等。大型車商集團切入移動服務領域的策略做法,不僅希望藉此帶動集團轉型發展,亦為台灣趨於成熟的交通服務產業塑造出難得一見的競爭熱點。 未來流通研究所團隊定期調查彙整台灣物流&交通業經營數據,結合企業本業營收金額(非合併營收)進行計算,定期發布主要次產業別市佔率英雄榜,並針對市佔率變化與產業集中度等指標進行綜整分析,做為深入觀測產業的判讀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4/12/19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電商物流」產業地圖:三分天下、江山重組 2024/12/17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第三方(3PL)汽車貨運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2024/11/27 2023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基因圖譜 2024/11/20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網路使用行為:「流量紅利」疫後變化 2024/10/14 台灣網路使用行為:「流量紅利」疫後變化 2024/10/14
台灣網路使用行為:「流量紅利」疫後變化

台灣網路使用行為:「流量紅利」疫後變化

3個「台灣網路使用行為:流量紅利疫後變化」新情報news!💡台灣網路使用率漸趨飽和:2023年行動上網人口比例達81.8%增長趨緩,社群媒體滲透率80.2%領先東亞地區平均水準💡流量紅利收縮於特定平台:TikTok&YT使用時間長、LINE使用率遙遙領先;旅遊交通/線上健身/租車叫車/數位影音增長亮眼💡疫情後數位商流變化動向:資訊觸及點多元化,SNS廣告/品牌網站/評測網站/前置廣告/KOL/個性化推薦,消費者使用率攀升受到台灣網路流量紅利由增量市場轉進存量市場階段的影響,整體市場成長幅度相對有限,難以再現雨露均霑、遍地開花的市場榮景,但特定網路平台、各式新興數位應用以及數位行銷瞄準使用頻率及使用時長增長的契機,做為在既有人口規模中爭奪消費者網路使用市佔率的重點戰場。例如TikTok及YouTube兩大社群影音平台每月使用時長指標表現優異、做為國民通訊軟體的LINE則在平台使用率、互動率及好感度方面展現顯著優勢;新興數位應用中,旅遊交通、線上健身、租車叫車、數位影音等領域線上銷售額年增幅表現亮眼;數位行銷方面,則可以看到SNS廣告/品牌網站/評測網站/前置廣告/KOL/個性化推薦等管道的消費者使用率明顯提升,成為企業於疫情後競逐流量紅利的關注焦點。未來流通研究所綜整分析台灣網路使用行為關鍵數據,針對網路使用率飽和程度&跨國比較、社群媒體平台使用數據、新興數位應用市場規模增長趨勢、以及數位行銷觸及點&線上購物主要驅動力等關鍵指標進行分析,並以數據儀表板進行邏輯呈現,做為觀測台灣「流量紅利」疫情後變化風貌的研判基礎。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Login 相關文章Relevant Articles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網路使用行為:「流量紅利」疫後變化2024/10/14 台灣網路使用行為:「流量紅利」疫後變化2024/10/14 【商業數據圖解】2023台灣「餐飲與觀光休閒」產業市佔率英雄榜2024/09/24 2023台灣「餐飲與觀光休閒」產業市佔率英雄榜2024/09/24 【關鍵排行圖解】2023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2024/09/18 2023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2024/09/18
2023台灣「餐飲與觀光休閒」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3台灣「餐飲與觀光休閒」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3個台灣2023「餐飲&觀光休閒」產業市佔率新情報news! 💡大型餐飲集團市佔攀升:空廚雙雄、亞洲藏壽司、築間、饗賓、王品市佔顯著增長;星巴克獨佔咖啡館業市佔鰲頭 💡旅遊產業市佔變化兩極:跨境旅遊復甦帶動都會區觀光旅館&大型旅行社市佔強漲;國旅降溫致風景區旅館市佔下滑 💡電影院&KTV、健身房業強勢復甦:享溫馨預計2024Q4興櫃;健身雙雄世界健身&柏文健康合計市佔率超過80% 2023年台灣餐飲&觀光產業在疫情後消費強勢復甦帶動下,項下各次產業別規模普遍增長,本次調查結果反映出多項顯著產業趨勢變化。餐飲業方面:餐廳&吃到飽業產業集中度持續偏低,2023年市佔率超過1%的業者合計6家;快餐速食&早餐店業中,3大連鎖速食業者麥當勞、必勝客、肯德基合計拿下逾30%市佔率,亞洲藏壽司市佔率較2022年增長0.8個百分點,為市佔擴張幅度最顯著的快餐速食企業;空廚業者在跨境航線全面復甦帶動下營收顯著回升,長榮與華膳空廚2023年市佔率年增幅度超過雙位數,為本次調查所有企業中單年度市佔擴張幅度最高的業者。 觀光休閒業方面:長達2年的旅遊出團禁令正式結束帶動產業規模強勁增長,主營出境旅遊服務的大型綜合旅行社業者營運表現亮眼。位居市佔排名首位的雄獅旅遊市佔率攀升6.0個百分點,為本次調查中市佔率攀升幅度最顯著的旅行社業者;2023年台灣民眾參與運動人口比例與規律運動人口比例兩項指標均創下歷史新高,同步帶動健身房產業規模穩健擴張,TOP 2業者世界健身&柏文健康合計市佔率超過80%。 未來流通研究所彙整台灣餐飲及觀光產業經營數據,以關聯企業在特定業別營收來源規模進行分類計算,定期發布主要次產業市佔率調查成果,做為深入觀測餐飲、觀光及休閒產業的判讀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2023台灣「餐飲與觀光休閒」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4/09/24 【關鍵排行圖解】2023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2024/09/18 2023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2024/09/18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餐飲OMO」產業地圖 2024/08/27 【商業數據圖解】2017-2023台灣「連鎖餐飲企業」營收成長率熱力圖 2024/08/15 【產業地圖圖解】海外直擊「2024亞洲零售科技展」產業地圖 2024/07/07

研究報告-生活btn生活產業
Life

台灣「觀光旅館營運實況」年度數據總覽

台灣「觀光旅館營運實況」年度數據總覽

3個台灣「觀光旅館營運實況」年度數據關鍵情報: 💡 都會區旅館業再創新高:整體產業增幅回落至2.9%,但晶華、君悅、喜來登、萬豪、漢來等大型都會區業者營收續創新高 💡 風景區旅館業價量齊跌:本土旅客流失+海外旅客復甦緩慢,花蓮、南投、宜蘭風景區住房率&平均房價雙雙下跌 💡 平均客房收益(RevPAR):涵碧樓、北投麗禧、蘭城晶英、太魯閣晶英RevPAR下滑;礁溪老爺、寒舍艾美、雲品酒店穩健增長 2024年台灣觀光旅館產業規模年增2.9%至新台幣612.0億元,與2019年疫情前相較小幅成長2.6%。平均房價、住用率及平均客房收益(RevPAR)三大關鍵營運指標方面,2024年整體觀光旅館平均房價年減2.8%至4,531元,但與2019年疫情前3,756元的平均房價相較大幅增長20.6%,反映出房價持續攀升與精品酒店&豪華飯店在台積極拓展深耕的明確趨勢;住用率年增0.2個百分點至61.0%,重返疫情前約60%-70%的長期水位;RevPAR年減2.4%至2,763元,與2019年疫情前2,528元相較攀升9.3%。 2024年都會區旅館在海外旅客回流、商務活動增溫帶動下持續做為台灣觀光旅館業中成長力道最為強勁的構成版塊。本次調查2024年營業額TOP 15排名中,台北旅館業者即入榜11家,TOP 3持續由台北晶華酒店(營業額年增6.1%至33.7億元)、台北君悅酒店(營業額年增14.4%至33.0億元)以及台北寒舍喜來登飯店(營業額年增10.8%至27.8億元)三大龍頭品牌蟬聯,若加計排名第4的台北萬豪酒店,已形成年營業額超過20億元的領先集團。本次進榜業者中,包括前述四家以及高雄萬豪、高雄漢來、台北遠東香格里拉、台北圓山大飯店、台北漢來、台北寒舍艾美、台北福華、台北美福、新竹喜來登等業者營業額均創下新高。 不過,風景區旅館業者2024年受到出境旅遊復甦及天然災害衝擊等影響,營運成長力道趨於平緩。例如本次調查中唯一一家進榜的風景區業者宜蘭蘭城晶英酒店,2024年營業額與2023年相較衰退11.7%,為TOP 15業者中營收跌幅最為顯著的企業。此外,花蓮縣、宜蘭縣、南投縣觀光旅館整體住用率均低於2023年,花蓮縣更因天然災害致多家旅館被迫停業,住用率年減16.0個百分點至34.4%,創下調查以來新低。風景區旅館平均房價與2023年相較亦全面下跌,減幅介於18.6%至6.3%間。 平均客房收益(RevPAR)方面,2024年仍以涵碧樓、北投麗禧、雲品溫泉酒店日月潭、蘭城晶英等具有高房價優勢的風景區觀光旅館業者位居前列,不過在住用率及平均房價指標雙雙縮減影響下,本次調查TOP 10進榜業者中,僅雲品溫泉酒店日月潭、台北寒舍艾美以及礁溪老爺酒店2024年RevPAR高於2023年水準,其他業者均陷入衰退或持平。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台灣大型觀光旅館集團以多品牌、數位化、國際化以及多元營收來源為策略箭頭的布局已逐步取得成效。例如擁有晶華軒、栢麗廳等知名館內餐飲品牌的台北晶華酒店,2024年餐飲營收佔比達63.4%。晶華零售事業亦擁有出色表現,旗下麗晶精品2024年營業額年增逾6%至75億元,創下6年新高,成功為集團建構新成長引擎;此外,晶華自創品牌捷絲旅2023年於日本大阪成立首家海外據點,北投晶泉丰旅、頭城晶泉丰旅、林口晶英薈旅、林口捷絲旅及墾丁捷絲旅亦將於近年陸續加入營運版圖;寒舍集團旗下台北喜來登2024年住房率與平均房價持續增長,餐飲業務則涵蓋獲米其林一星的請客樓餐廳,2024年餐飲營收佔比達55.4%;雲品溫泉酒店母集團雲品國際館外餐飲事業包括頤品大飯店、丼飯屋米崙等品牌、委託經營管理事業涵蓋知名高端宴會平台君品Collection、雲品Collection以及預定於2025下半年營運的杭州雲品酒店。同集團台北君品酒店(本次調查排名第17位)旗下頤宮中餐廳首家海外據點預計2026年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阿布達比開幕,共同支撐起雲品國際龐大的觀光餐飲事業版圖。 不僅如此,過去以內需市場經營為主的觀光旅館業者,近年陸續著手開拓海外市場。例如敦謙國際集團旗下品牌雀客旅館以及晶華酒店集團旗下捷絲旅均在日本設有據點。雀客國際2025年進一步宣布以蘇比克雀客國際酒店品牌進軍菲律賓高端度假市場,為雀客國際首度以授權管理模式拓展海外市場的里程碑,與晶華集團、雲品酒店同樣採能夠有助於品牌快速擴張、提升市場覆蓋密度與取得規模經濟效益的輕資產擴張模式,為台灣觀光旅館創造出更多元化的營收來源與強韌獲利能力。 為深入了解觀光旅館產業發展走勢,未來流通研究所應用多項產業數據分析2024年觀光旅館業營運情勢。除盤點TOP 15觀光旅館業者營運績效外,亦同步計算歷年海外&本土旅客入住觀光旅館人次變化、各地區平均住用率&平均住房價格、平均客房收益(RevPAR)等關鍵指標,做為觀測觀光旅館產業發展之參考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跨境電商進出口」關鍵數據解析 2025/03/25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餐飲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2025/03/18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 2025/02/21 【商業數據圖解】2050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 2025/01/16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餐飲與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2025/01/14 【商業數據圖解】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4/12/19
台灣「跨境電商進出口」關鍵數據解析

台灣「跨境電商進出口」關鍵數據解析

3個台灣「跨境電商進出口」關鍵數據新情報news! 💡 2024台灣跨境電商進口趨勢:進口包裹總量年增13%、扭轉連續三年衰退走勢,進口金額年增12%達656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 2024台灣跨境電商出口趨勢:出口包裹總量年減2.6%連續4年衰退,近20年出口包裹價量CAGR均低於2%,成長動能平緩 💡 中日美三邊跨境EC市場:跨境EC進出口規模持續增長,跨境電商平台托管模式成為中小企業對外貿易推進引擎 根據statista推估,2030年全球B2C跨境電子商務市場規模推估將達7.9兆美元,遠高於2021年僅7,850億美元的表現,2022至2030年間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推估達26.2%,反映出蓬勃的市場活力。帶動市場規模大幅擴張的主因包括各國網購人口的持續增長、消費者對於跨境電商服務認知度提高、跨境物流供應鏈效率提升使消費者得以藉由更加廉宜的價格&更快的速度取得海外商品、以及越來越多企業投身跨境電商以獲取全球消費商機等,使跨境電商成為推進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引擎。 此外,根據DHL發布2024年跨境電商調查報告顯示(針對24國1.2萬名消費者進行調查),高達55%的消費者曾於海外電商平台購物,其中約48%的消費者每月於海外網購平台至少消費1次、16%的消費者為每週甚至更加頻繁的從事海外網購。報告中指出,雖然消費者更經常透過國內電商平台購買,但對於海外商品的需求規模與走勢仍相當明確,約有27%的消費者計劃於未來一年內更加頻繁的進行海外網購、約有47%的消費者表示將維持目前的海外網購頻率。消費來源國方面,中國為全球消費者最常進行海外購物的市場,佔比達57%,美國以37%位居第二。購買商品類別方面,服飾鞋履以57%的佔比遙遙領先,其下依序為3C電子產品(30%)、運動娛樂與休閒用品(26%)、美妝保養品(25%)、家庭用品(18%)、家具家飾(15%)、書籍(15%)、保健品(14%)以及食品飲料(11%)等。消費者選擇海外網購的主因以價格優勢為主,佔比達53%,其下為商品選擇更多(42%)、國內無法取得(40%)以及產品品質更好(32%)等。另一方面,調查消費者未曾從事海外網購的主因,多為擔心詐騙/假貨(49%)以及配送時間較長(48%),其他原因包括需額外負擔關稅(41%)、退貨成本高昂(31%)以及退貨程序複雜(30%)等。 台灣方面,2014至2024年十年期間,進口小型包裹總量自1582萬件翻漲至5847萬件,成長幅度高達269.5%;同期間進口包裹金額自221億元增長至656億元,十年期間成長幅度達196.8%。2024年進口包裹總量在大型電商業者積極布局推進下,較2023年增長13%,成功扭轉自2020年實施進口包裹實名認證與預先委任制度後連續三年進口量下滑的衰退走勢,進口包裹金額同步年增12%至656億元新高,首度突破600億元大關。顯著的價量增長幅度反映出2024年台灣進口跨境電商穩健的消費能量。不過,雖然進口包裹總量與金額均大幅攀升,但進口包裹單價自2014年的1396元降至2024年僅1122元。關務署指出,2024年完稅價格低於2000元免稅門檻的低價包裹約5500萬件,佔整體包裹進口總量比例超過90%,顯示目前台灣進口包裹組成結構以低價小型包裹為主,政府承諾將持續監控低價商品進口情形,並研擬適當措施以防止市場受到不公平競爭影響。 另一方面,不同於進口包裹近十年的強勢增長走勢,同期間台灣出口小型包裹價量規模與增幅均相對較低,間接反映出業者取道跨境電商(包裹直送模式)銷往海外市場的成長力道相對有限。本次調查顯示,2014至2024年十年期間,出口包裹總量自553萬件增至570萬件,增幅僅3.2%(CAGR約0.3%);同期間出口包裹金額自152億元增至178億元,增幅約17.5%(CAGR約1.6%),顯示業者現階段尚未充分掌握全球跨境電商蓬勃發展的旺盛增長力道。不過主要綜合電商平台中,Pinkoi、誠品線上及博客來仍擁有相對出色的海外流量佔比表現。其中位居首位的Pinkoi 2024Q4海外流量佔比達29.8%,領先優勢顯著,並於2025年推出Pinkoi Direct跨境直送服務,採取由Pinkoi承攬跨境物流配送、負擔國際運費、進口關稅及目的地物流配送的全托管與半托管服務模式,有效帶動直送航線所在地區的跨境訂單量顯著增長。 未來流通研究所針對台灣「跨境電商進出口」關鍵數據進行調查分析,並持續追蹤歷年跨境快遞小型包裹進出口件數、總金額,及每件包裹平均單價變化,結合大型綜合電商平台海外流量佔比變化、中美日跨境電商消費額等關鍵指標進行分析,做為掌握產業變化動向的參考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與電商次產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2025/02/25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 2025/02/21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與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2025/02/18 【關鍵排行圖解】台灣「2024H2購物季綜合電商流量」解析 2025/02/03 【商業數據圖解】2050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 2025/01/16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餐飲與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2025/01/14
2050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

2050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

3個「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關鍵情報: 💡 產業勞動力:2050年人口總量跌破2000萬,零售/物流/餐飲就業人數合計減少88.3萬人,醫療照護人力需求增加33.3萬人 💡 產業成長力:參考日本發展軌跡,核心服務業成長趨緩;電商、超商、藥妝藥局、快餐速食、咖啡館、宅配快遞逆勢擴張 💡 產業應變力:正向應對長期缺工新常態,零售業人力資產化、物流業科技賦能化、餐飲業高度連鎖化成為產業共通性戰略 在經濟發展歷程中,人口紅利不僅是支撐經濟增長的重要生產要素,亦直接牽動部分特定產業別的興衰榮枯。2020年台灣首度邁入人口負成長階段,並於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比例達20%)。根據國發會推估,台灣總人口數將於2050年跌破2000萬人,其中工作人口總數(15至64歲)將較2023年縮減572.9萬人至約1060萬人,逼近跌破千萬人門檻,推估2030年整體勞動力市場將面臨高達約48萬的人力缺口。批發零售、運輸物流、餐飲住宿等核心流通服務業具備高度勞動力密集的產業營運特質,2023年就業人數合計高達251.8萬人。適齡勞動人口規模的急遽縮減、加上台灣偏低的勞動參與率勢必將大幅衝擊上述業別的就業供需市場,預期整體服務產業將迎來勞動力嚴重不足以及消費動能趨緩的艱鉅挑戰。 參照日本、德國、義大利、法國等全球少數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國家經驗,受高齡人口佔比增加、撫養負擔加重等因素影響,多數地區內需消費量體均無可避免地面臨成長趨緩甚至萎縮挑戰。不過,在整體產業成長基準下調的同時,仍存在令市場驚艷的特定結構性機會。例如日本於過去15年間面臨通縮、可支配收入下滑、人口老齡化等危機,致多項內需型產業成長力道疲弱,但仍有部分企業成功掌握高齡、單身、小家庭化等社會結構與消費需求轉變趨勢,多家特定類型流通企業甚至展現出數十倍以上的增幅。 未來流通研究所結合日本邁入超高齡社會至今(2007-2023年)產業數據及台灣產業特性與消費偏好,推估2023-2050年核心流通產業勞動力及成長力趨勢。研究結果顯示,批發零售業方面,預估2050年整體就業人數將較2023年縮減約59.8萬人至110.6萬人,其中電商仍為成長力道最強勁的零售業別,但2023-2050年間產業規模CAGR降至5.8%。增幅下滑主因除了消費景氣之外,尚包括物流資源短缺及運輸成本高漲等供給端因素。實體通路中,預估超市、超商、藥妝藥局將成為增長表現較為優異的三箭頭。 運輸物流業方面,預估2050年就業人數將較2023年縮減約10.4萬人至19.3萬人,其中勞動力缺口最大的即為具有年齡限制且尚無替代解決方案的司機駕駛人員。與其他流通產業相較,運輸物流業雖勞動力需求規模不大,但深刻面臨欠缺高齡替代方案、欠缺年輕就業以及欠缺薪資拉升以創造就業流入的三無窘境。因此,導入智慧無人化與省力化技術解決方案,由勞動力密集的傳統物流業轉向科技物流業,將是超高齡社會下物流運輸產業景氣興衰的重要轉折關鍵。 餐飲住宿業方面,預估2050年就業人數將較2023年縮減約18.2萬人至33.6萬人。餐飲住宿業長期以來均為台灣勞動力最為不足的核心服務業別。尤其在疫情後景氣復甦、業者擴增營業規模的需求下,2023年職缺率一度創下近8.0%的新高,部分業者甚至因嚴重缺工問題而被迫暫停營業、大幅衝擊營運表現。在產業規模擴張增加勞動力需求、以及較低薪資水準使產業遭受醫療照護等其他服務行業就業磁吸效應等因素影響,餐飲住宿業近年勞動供需失衡情勢持續惡化,勞動力不足將成為未來餐飲住宿業發展的重要瓶頸。產業規模方面,各項餐飲次產業發展軌道與日本市場相似,以高度連鎖化的快餐速食及咖啡館為成長較佳的產業型態,而近年成長力道已逐步趨緩的手搖飲及酒吧行業,則受到年輕目標客群持續萎縮影響,產業發展壓力加劇。整體而言,標準流程化的餐飲服務成為重要發展指標,除滿足高度便捷、平價、品質一致的餐飲需求外,也成為產業應對勞動力不足的重要解方;其次,預估餐飲產業集中度以及連鎖化率將持續攀升,賦予大型連鎖餐飲集團更高成長空間;此外,不斷外擴的市場邊界也成為企業再度成長契機,例如跨足中食市場(日文用語,意指購買後返家食用的成品或半成品),以及將海外市場布局納入成為長期營收板塊等策略做法。 未來流通研究所結合人口規模推估、就業及薪資數據、消費動向、產業成長因子及日本特定產業發展走勢等大量基盤數據,建置台灣「2023-2050年超高齡社會」流通產業的勞動就業變化及產業規模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推估模型,涵蓋批發零售、運輸物流、餐飲住宿3項核心業別。並於2025年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的重要時機點提出關鍵數據及趨勢預判,做為企業擘劃長期經營戰略的參考基石。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2050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 2025/01/16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餐飲與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2025/01/14 台灣「餐飲與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2025/01/14 【商業數據圖解】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貨運高點回落 2024/12/24 【商業數據圖解】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4/12/19 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4/12/19
台灣「餐飲與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台灣「餐飲與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4個「台灣餐飲&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展望」關鍵情報: 💡 第一象限:便當&自助餐、美甲美睫、自助洗衣、健身中心強勁成長,中短期成長幅度皆優於整體平均 💡 第二象限:團膳供應、美容美體、早餐店、麵店&小吃店中期成長溫和,疫情後增添加速成長動能 💡 第三象限:一般餐廳、美髮髮廊、觀光旅館、遊樂園增長有限;茶館、酒吧、網咖、傳統洗衣、KTV陷入衰退 💡 第四象限:吃到飽餐廳、連鎖速食店、手搖飲&冰果店、咖啡館中期成長優異,但疫情後成長幅度回落 餐飲&觀光娛樂業中短期成長數據緊扣社會消費景氣,反映出非商品銷售的消費市場景氣波動。2024年疫情對終端消費市場影響明顯轉趨淡化,多數餐飲&觀光娛樂業別恢復至由長期供需曲線變動主導的產業發展路徑,也使2024年成為重新觀察高齡社會下台灣消費性產業長期趨勢的關鍵時點。 為避開疫情所導致的數據波動影響,未來流通研究所以疫情前5年中期變化數據(2014-2019年)與2024年疫情影響淡化後的短期變化數據(2024單年度變化率)做為評估指標,藉由雙軸分析呈現各業別在未受疫情影響前以及疫情後的產業成長定位。此外,由於餐飲產業長期以來均為內需消費晴雨指標,產業榮枯緊扣經濟週期與民間消費動能,因此本次調查以整體餐飲業平均數值做為象限原點,藉以衡量在非商品銷售市場中各業別的相對變化,提供做為2025年產業趨勢回顧與展望之評估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台灣「餐飲與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2025/01/14 【商業數據圖解】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4/12/19 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4/12/19 【商業數據圖解】2023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基因圖譜 2024/11/20 2023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基因圖譜 2024/11/20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網路使用行為:「流量紅利」疫後變化 2024/10/14
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3個「2023 台灣物流&交通產業市佔率」新情報news! 💡陸上運輸&倉儲:大型宅配業者策略性轉進利基服務、永聯物流開發穩居倉儲市佔冠軍、日本三井物產收購台灣夏暉物流 💡海空運輸&報關:運價下跌致海運&報關業規模重挫;跨境旅運量大增帶動航空業強勢復甦、星宇/虎航等新進業者表現亮眼 💡大眾交通運輸:高鐵市佔穩定擴張、台鐵市佔首度跌破30%;公車&計程車業市佔結構穩定、出行領域吸引大型車商跨足競爭 物流&交通產業歷經2020-2022年疫情期間供需變動衝擊形成的劇烈波動後,2023年各次產業領域迎來趨勢相異的復甦回溫及高峰回落。比較2022及2023年各次產業別市佔率結構與變動,有助於深入了解個別企業經營表現及整體產業趨勢,同時也能夠做為判斷各業別是否已走出疫情影響、重回中長期發展脈絡的參考基礎。 物流服務領域中,2023年台灣快遞宅配&外送平台及綜合物流業規模在疫情期間形成的較高基數上出現小幅下滑。快遞宅配&外送平台業中,主要宅配業者市佔表現與2022年相較普遍衰退,間接反映出業者近年營運重心自市佔率擴張轉向深耕低溫、醫藥、電商等利基型服務的策略方向;綜合物流業中,全台物流、新竹物流、夏暉物流、嘉里大榮等TOP 4業者維持穩定市佔領先優勢,2024年日本三井物產宣布自美國夏暉集團手中收購日本及台灣夏暉全數持股,全面承接夏暉在日本及台灣市場中的供應鏈業務,並計劃透過聯合採購等方式提升台灣夏暉營運效益;倉儲業別中,做為台灣首批大規模提供自動化及機器人解決方案的物流地產開發商之一,永聯物流開發穩居台灣倉儲產業市佔冠軍。截至2024H1,永聯物流已投入約新台幣500億元興建智慧倉儲設施,目前旗下擁有15座現代化倉儲,並預計於5年內上市進入資本市場;海洋水運及承攬報關業受船舶運量供給增加及全球海空運價下跌等因素影響,2023年市場景氣相較疫情期間明顯回落,為本次調查中跌幅最深的次產業別。陽明、長榮、萬海、中菲行、台驊等主要業者2023年營收表現與2022年相較均出現顯著衰退。不過,2024年後跨境運輸市場景氣再度回穩,支撐業者營業額強勢復甦走揚。 客運交通領域中,受惠於跨境旅運量回升,2023年航空運輸業為本次調查中產業規模成長幅度最高的業別。主要業者中,長榮航空與中華航空持續穩居市佔TOP 2外,新進業者星宇航空及台灣虎航分別以精品航空及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獨特市場定位取得亮眼市佔成長表現;公車客運&計程車以及軌道運輸業因發展較為成熟,業者市佔率組成結構相對穩定。軌道運輸業中,台灣高鐵、台鐵、高雄捷運2023年營業額均已超越2019年疫情前水準。此外,受到用車型態持續轉變影響,近年台灣出行市場迎來蓬勃發展,計程車業中除龍頭業者台灣大車隊持續深耕拓展外,和泰、裕隆等大型車商集團亦陸續跨足競爭。例如2020年和泰集團推出yoxi乘車派遣服務,正式自汽車銷售&保修領域進軍計程車派遣服務。2024年和泰集團宣布與Uber展開結盟,以擴大yoxi服務範圍與車隊規模;裕隆集團旗下裕融於2023年宣布以新台幣9.5億元收購觔斗雲聯網科技50.7%股權成為最大股東,與LINE攜手推出LINE GO一站式整合交通移動服務,提供叫車、租車及機場接送等多元服務等。大型車商集團切入移動服務領域的策略做法,不僅希望藉此帶動集團轉型發展,亦為台灣趨於成熟的交通服務產業塑造出難得一見的競爭熱點。 未來流通研究所團隊定期調查彙整台灣物流&交通業經營數據,結合企業本業營收金額(非合併營收)進行計算,定期發布主要次產業別市佔率英雄榜,並針對市佔率變化與產業集中度等指標進行綜整分析,做為深入觀測產業的判讀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4/12/19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電商物流」產業地圖:三分天下、江山重組 2024/12/17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第三方(3PL)汽車貨運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2024/11/27 2023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基因圖譜 2024/11/20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網路使用行為:「流量紅利」疫後變化 2024/10/14 台灣網路使用行為:「流量紅利」疫後變化 2024/10/14
2023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基因圖譜

2023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基因圖譜

3個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新情報news! 💡 整體零售產業銷售結構:汽機車銷售佔比超越食品重返冠軍寶座;3C家電銷售佔比疫情後持續下滑 💡 銷售結構劇變中的通路:電商銷售品類CR3跌破40%、創下歷史新低;超市&量販銷售品類CR3年減逾3個百分點 💡 特定零售通路銷售特化:百貨業餐飲銷售佔比再創新高、超商邁向食品特化;美妝藥局通路藥品醫材銷售佔比跌破20% 「銷售商品結構」為零售通路最核心的DNA組成要素,主要銷售品項不僅形塑出零售通路的多元服務特徵及消費者購物場域偏好,同時也是構成零售業各項次產業別間最關鍵的營運差異與產業界線判別基礎。2023年台灣整體零售業規模年增6.2%至新台幣4兆7,298億元新高,龐大的規模基期意味著各類型商品中每一個銷售百分點即代表著高達473億元的市場板塊變動。 2023年在疫情影響明顯轉淡以及持續熱絡的市場景氣影響下,零售業商品銷售結構同步迎來轉變:受到民眾大量囤購食品的趨勢平息以及車業全球供應鏈回穩影響,2023年汽機車&零配件品類銷售佔比睽違兩年後再度超越食品類別,重返台灣零售業最大銷售商品項目冠軍寶座;而3C家電等部份銷售佔比於過去3年間受疫情紅利推升而顯著上漲的商品類別,2023年與消費趨勢同步回復至長期性結構分布軌道。 此外,代表各通路別前3大銷售商品類別合計比例的「銷售商品結構集中度(TOP 3 Concentration Ratio, CR3)」數值,反映出不同零售業別的商品銷售策略、市場定位以及資源挹注重點,為觀測各通路跨年度發展走勢與代表性業者布局的重要指標。其中電商產業在momo/蝦皮/PChome/酷澎等大型綜合電商平台強勢發展、各類型專賣電商網站百花齊放以及大量線下既有品牌拓展線上戰線的趨勢推動下,2023年CR3首度跌破40%、降至歷史新低,成為台灣實質上規模最大的綜合商品零售業別(非主管機關定義);超級市場與量販賣場業2023年CR3與2022年相較亦均年減超過3個百分點,反映出業者朝向多元化商品結構與一站式購足的營運策略方向。 百貨公司、便利商店、免稅商店、美妝藥局等業別商品結構CR3走勢相對穩定,但分析其結構組成細部變化仍可觀察到特定通路業別在代表性業者布局引導下所推展出的銷售特化趨勢:例如2023年百貨業餐飲服務銷售佔比攀升至19.9%新高,反映出百貨公司、購物中心、Outlet業者近年持續強化餐飲布局的餐飲特化戰略;便利商店業食品銷售佔比於2021年首度突破30%後持續攀升,2023年增至34.2%新高,顯示代表性業者近年積極搶進鮮食、熟食、甜點、烘焙品項的差異化策略大有斬獲;美妝藥局業CR3雖仍維持在較高水準,但原本具壓倒性優勢的彩妝保養與藥品醫材品類銷售佔比與2021年相較出現下滑,取而代之的則是佔比持續擴增的食品、家具寢具&雜貨、服飾鞋襪等品類。可以看出美妝藥局業在代表性業者的轉型布局推進下,正積極透過商品結構多元化扭轉長期以來做為目的性採購的專賣通路既定印象,透過轉型為生活補給樞紐以爭取更龐大的客群母體,推升產業發展成長潛力。 未來流通研究所定期彙整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年度數據,以基因圖譜方式呈現各業別核心銷售商品組成。調查範疇涵蓋整體零售業、綜合商品零售業、百貨公司業、超級市場業、便利商店業、量販賣場業、免稅商店業、美妝藥局業及電子商務業等,並進一步結合TOP3商品集中度指標(CR3)進行分析,以掌握各零售通路別當年度銷售趨勢關鍵變化。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產業地圖圖解】2024台灣零售與電商產業地殼變動:電商登頂 2024/11/12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零售業「數位行銷軍火庫」產業地圖 2024/10/29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商產業的二次革命:2030台灣「電商產業」板塊變化與市場預測 2024/10/24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網路使用行為:「流量紅利」疫後變化 2024/10/14 【商業數據圖解】2023台灣「餐飲與觀光休閒」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4/09/24 【關鍵排行圖解】2023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2024/09/18

研究報告-旅遊btntest
Travel

No posts foun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