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台灣超高齡社會流通業的未來」關鍵情報:
💡 產業勞動力:2050年人口總量跌破2000萬,零售/物流/餐飲就業人數合計減少88.3萬人,醫療照護人力需求增加33.3萬人
💡 產業成長力:參考日本發展軌跡,核心服務業成長趨緩;電商、超商、藥妝藥局、快餐速食、咖啡館、宅配快遞逆勢擴張
💡 產業應變力:正向應對長期缺工新常態,零售業人力資產化、物流業科技賦能化、餐飲業高度連鎖化成為產業共通性戰略
在經濟發展歷程中,人口紅利不僅是支撐經濟增長的重要生產要素,亦直接牽動部分特定產業別的興衰榮枯。2020年台灣首度邁入人口負成長階段,並於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比例達20%)。根據國發會推估,台灣總人口數將於2050年跌破2000萬人,其中工作人口總數(15至64歲)將較2023年縮減572.9萬人至約1060萬人,逼近跌破千萬人門檻,推估2030年整體勞動力市場將面臨高達約48萬的人力缺口。批發零售、運輸物流、餐飲住宿等核心流通服務業具備高度勞動力密集的產業營運特質,2023年就業人數合計高達251.8萬人。適齡勞動人口規模的急遽縮減、加上台灣偏低的勞動參與率勢必將大幅衝擊上述業別的就業供需市場,預期整體服務產業將迎來勞動力嚴重不足以及消費動能趨緩的艱鉅挑戰。
參照日本、德國、義大利、法國等全球少數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國家經驗,受高齡人口佔比增加、撫養負擔加重等因素影響,多數地區內需消費量體均無可避免地面臨成長趨緩甚至萎縮挑戰。不過,在整體產業成長基準下調的同時,仍存在令市場驚艷的特定結構性機會。例如日本於過去15年間面臨通縮、可支配收入下滑、人口老齡化等危機,致多項內需型產業成長力道疲弱,但仍有部分企業成功掌握高齡、單身、小家庭化等社會結構與消費需求轉變趨勢,多家特定類型流通企業甚至展現出數十倍以上的增幅。
未來流通研究所結合日本邁入超高齡社會至今(2007-2023年)產業數據及台灣產業特性與消費偏好,推估2023-2050年核心流通產業勞動力及成長力趨勢。研究結果顯示,批發零售業方面,預估2050年整體就業人數將較2023年縮減約59.8萬人至110.6萬人,其中電商仍為成長力道最強勁的零售業別,但2023-2050年間產業規模CAGR降至5.8%。增幅下滑主因除了消費景氣之外,尚包括物流資源短缺及運輸成本高漲等供給端因素。實體通路中,預估超市、超商、藥妝藥局將成為增長表現較為優異的三箭頭。
運輸物流業方面,預估2050年就業人數將較2023年縮減約10.4萬人至19.3萬人,其中勞動力缺口最大的即為具有年齡限制且尚無替代解決方案的司機駕駛人員。與其他流通產業相較,運輸物流業雖勞動力需求規模不大,但深刻面臨欠缺高齡替代方案、欠缺年輕就業以及欠缺薪資拉升以創造就業流入的三無窘境。因此,導入智慧無人化與省力化技術解決方案,由勞動力密集的傳統物流業轉向科技物流業,將是超高齡社會下物流運輸產業景氣興衰的重要轉折關鍵。
餐飲住宿業方面,預估2050年就業人數將較2023年縮減約18.2萬人至33.6萬人。餐飲住宿業長期以來均為台灣勞動力最為不足的核心服務業別。尤其在疫情後景氣復甦、業者擴增營業規模的需求下,2023年職缺率一度創下近8.0%的新高,部分業者甚至因嚴重缺工問題而被迫暫停營業、大幅衝擊營運表現。在產業規模擴張增加勞動力需求、以及較低薪資水準使產業遭受醫療照護等其他服務行業就業磁吸效應等因素影響,餐飲住宿業近年勞動供需失衡情勢持續惡化,勞動力不足將成為未來餐飲住宿業發展的重要瓶頸。產業規模方面,各項餐飲次產業發展軌道與日本市場相似,以高度連鎖化的快餐速食及咖啡館為成長較佳的產業型態,而近年成長力道已逐步趨緩的手搖飲及酒吧行業,則受到年輕目標客群持續萎縮影響,產業發展壓力加劇。整體而言,標準流程化的餐飲服務成為重要發展指標,除滿足高度便捷、平價、品質一致的餐飲需求外,也成為產業應對勞動力不足的重要解方;其次,預估餐飲產業集中度以及連鎖化率將持續攀升,賦予大型連鎖餐飲集團更高成長空間;此外,不斷外擴的市場邊界也成為企業再度成長契機,例如跨足中食市場(日文用語,意指購買後返家食用的成品或半成品),以及將海外市場布局納入成為長期營收板塊等策略做法。
未來流通研究所結合人口規模推估、就業及薪資數據、消費動向、產業成長因子及日本特定產業發展走勢等大量基盤數據,建置台灣「2023-2050年超高齡社會」流通產業的勞動就業變化及產業規模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推估模型,涵蓋批發零售、運輸物流、餐飲住宿3項核心業別。並於2025年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的重要時機點提出關鍵數據及趨勢預判,做為企業擘劃長期經營戰略的參考基石。